网讯 7月12日至16日,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e企行”校企共建——本科生进企业专项实践团前往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江苏省无锡市广益街道金和社区、无锡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江苏省南京市同心社区等多地,开展爱心暑托、科创服务、知识e课等一系列实践活动。
探“争气机”点亮信仰
从“玻璃房”到“曙光一号”,从“超算芯片禁运”到“完全自主国产”,从“世界二流超算”到三登“戈登贝尔奖”,“神威·太湖之光”让中国超算真正“强起来”。
7月12日上午,“e企行”实践团走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深入了解学习前沿科技,实景参观交流“智能未来”。本次研学实践让同学们了解了“中国超算”发展的艰辛之路,明晰了“产学研融合”对构建“智慧未来”超算应用生态和项目落地的重要性,更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行业学习内驱力。
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智能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余洪坤为同学们提出“提升产业理解、产业技能、双创思维,培养生产所需实践技能”的建议。“经过本次研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创新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的重要性,在接下来学习生活中我将更加着重了解理论的真实场景应用,用自己所学,投身‘智慧中国’建设。”团队成员朱高达和王一涵在活动结束后不禁发出感慨。
搭“基层桥梁”明责任
“我们基层一线工作者,每天面对的就是老百姓,怎么让老百姓生活更舒心、办事更顺心、服务更贴心是我们始终的追求。”无锡市广益街道金和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社工站站长黄香丽在和同学们交流时如是说。
“e企行”实践团深入江苏省无锡市广益街道金和社区进行参访共建,并将日常学习成果“由点到面”辐射到宽领域、广范围,在无锡市金和社区与南京市同心社区开展笔记本义务维修等“专业志愿服务”活动。在无锡团市委、梁溪团区委相关领导见证下,南京工业大学与金和社区共同签订南京工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并一同揭牌。实践团走访基层,了解基层运行机制,用专业所学联通百姓生活,在笃行实践中明晰青年责任,在积蓄力量中塑造担当作为。
“我们的笔记本义务维修项目的重点不单单是掌握技术,更是同学理论学习的拓展与实践能力的体现,这对于未来职业规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加了三年义务维修活动的团队成员罗启甜说。
访企业提升“职业素养”
专业学习投身服务社会,依托于广大行业企业。实践期间,“e企行”实践团深入无锡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观交流。现就职于该企业的南京工业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王明和2019届硕士毕业生董飞驹两位校友先后发言。两位校友对实践团成员就“职业素养”能力提升等方便提出要“提升沟通能力、外语水平、抗压能力、表达能力”,“形成清晰的职业规划与目标”,“注重增加项目经历”等建议。他们表示,“脚踏实地做事,吃苦耐劳奋斗”是企业用人的“第一标准”。
即将毕业的实践团成员姜伟说:“走访让我明白自己未来想做什么、需要学什么。就业迫在眉睫,以前会很焦虑,现在我更清晰的知道我要怎么做。”
递“接力棒”薪火相传
为积极响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实践成果更好的推广普及,“e企行”实践团联合“立芯正行”思政一体化研学实践团成员线下走入社区“爱心暑托班”,线上开拓网络作品阵地,将实践所学、所悟、所感设计成一堂堂精彩的奋斗思政课。
“e企行”实践团先后于无锡市金和社区、南京市同心社区、校园内开展“知识e课”,并借助专业优势,形成网络微课,通过“传-帮-带”形式,在教学指导中使创新创业知识与职业生涯教育从“遥不可及”变为“触之可及”,引导广大学生树立信仰和专业大理想,将实践团参访学习成果最大程度向外辐射。
“大家好,我是南京工业大学‘e企行’实践团的成员娄阳,本次知识e课,由我为大家带来关于不同企业面试的侧重点……”实践团成员娄阳就这样开始了知识e课网络微课的录制。“电脑就像是我们的大脑,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的完成我们人脑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团队成员朱高达在同心社区爱心暑托班为社区小学生们进行了一次生动的计算机启蒙课。
为期五天的研学实践,“e企行”实践团全体成员以守正、创新、协同、精准为导向,提振专业信仰、守牢责任初心、明晰职业素养、传递报国热情,真正在笃行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做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年轻人。
通讯员 佟京达 姜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