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以科教育人才 以创新筑未来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以科教育人才 以创新筑未来

当前位置:科教在线 > 科技前沿 > 正文 分享

九度支教支医 南中医远志青年志愿服务团远赴黔东南续写约定

2023-07-24 19:42 来源:交汇点 | 科教在线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交汇点 贵州榕江的“村超”火出了圈,成为乡村振兴的“现象级”事件,而就在距离“村超”赛场25公里的榕江县栽麻镇,南京中医药大学远志青年志愿服务团的30名师生九度入黔开展暑期支教支医服务,续写助力黔东南大山乡村振兴的约定。

“四点半”课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合当地小学生的需求和接受程度,支教志愿者们精心制定了11门具有中医药文化韵味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五育”课程方案,给栽麻镇中心校和归柳小学的孩子们带去丰富的暑期文化活动体验。

每天下午四点半,小学生们便蜂拥进教室,跟着支教老师认脸谱、赏京剧、学中国舞,体验国粹之美和东方韵味;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研支团成员为归柳小学开辟的中药百草园里,志愿者带领小学生辨识中草药、讲解不同药植的习性,开展除草浇水劳动课;小小国医课上,孩子们品尝着在老师们指导下自制的祛暑扶正饮,用花草类中药饮片拼贴精美团扇,有模有样地练习着八段锦、易筋经;志愿者们还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课、自然科学课、保健课,带领小学生学习红色历史,解开“密度”之谜,搭建桥梁模型,普及应急救护知识。

授课过程中,孩子们羞涩地回应,悄悄地打量,在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里,志愿者们感觉到了一种沉甸甸的名为“责任”的力量。“希望我的加入,能让孩子们在中医药文化熏陶下茁壮成长,未来走出大山,奔向希望和远方。”志愿者孙玺璋表示,此次支教行激发了他加入研究生支教团的意愿。

中医特色诊疗照亮乡村健康之路

“等了一年,终于把你们盼来了。你们明天几点开始义诊呀?”服务团师生刚抵达栽麻镇,便有乡民前来咨询。陈昊、王宇航两位青年专家,带领学校“贯众”硕博医疗服务团6名研究生志愿者,分别在栽麻镇、归柳村同步开展义诊服务。

支医师生为乡民们悉心诊断、解释病情及转归,提供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医疗服务,并就生活起居、饮食调理等开展健康宣讲,切实为乡民解心中之急、去身体之痛。栽麻镇归柳村的乡民因山区气候寒湿及常年登山劳作,大多存在颈肩腰肌劳损和各类骨关节炎等疾病,经过支医组的诊治,各类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志愿者司成表示,“这次跟着老师在缺少检查设备、不通方言、患者文化程度差异较大的环境中开展义诊,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临床综合能力的锻炼,也让我进一步坚定了专业自信。”

日均100+的门诊量,激发了支医组师生内心更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志愿者王小兰说:“黔行之路不易,作为医学研究生党员,运用专业所长解决患者病痛是最好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的笑容是我得到的最好的大山馈赠。”支医带队教师陈昊则表示,此行看到村民生活面貌的改变,亲眼见证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倍感振奋,未来将积极探索长期可持续合作支持医疗服务模式,为助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贡献力量。

升旗仪式激发炽热爱国情怀

支教期间,远志服务团在归柳小学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升旗仪式。迎着朝阳,庄严的国歌在群山中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两校200多名师生在国旗下肃立,用最崇高的敬意向伟大祖国献上由衷赞美。“他们坚定的步伐,敬礼时笃定的眼神,清脆响亮的歌声,都让我懂得了爱国主义是植根在每个孩子心底的深情。”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女子国旗护卫队成员冀致远,对几天来“小小国旗手”的训练成果表示满意。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十四届研支团成员,主动休学一年参与支教的研究生朱尊义以“和你们一样”为主题做国旗下的演讲。“和你们一样,我也是山里娃,我也曾对大山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朱尊义用他求学成才的经历,教导孩子们坚定依靠读书走出大山的决心,亦用返回大山支教的感悟,向孩子们传递感恩前行、回馈桑梓的情怀。真诚、朴素的演讲令在场师生动容。

在支教团指导下,归柳小学的学生们展示了自己制作的民族蜡染作品“红心永向党 奋进新征程”主题条幅。侗族图腾、中草药造型跃然其上,日光拂过布料,大家看到的不仅是印染在花布上的靛蓝,还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志在振兴,一路“黔”行。远志青年服务团的师生志愿者们在黔东南大地看见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山乡巨变,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在教室、诊台前回应孩童乡民的热切期盼,在黔东南的群山里唱响青春逐梦之歌,在身体力行中厚植南京中医药大学与黔东南大山的情谊。未来,服务团将持续努力探索支医支教工作与中医药文化传播和榕江当地特色的结合点,争当助力黔东南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排头兵和生力军。

通讯员 王艳成 叶晗 张瑾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0 赞


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