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以科教育人才 以创新筑未来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以科教育人才 以创新筑未来

当前位置:科教在线 > 教育风采 > 正文 分享

溯源镛城遗韵,赓续非遗风华——福建警察学院公管大队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2025-02-13 20:12 来源:科教在线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科教在线2月13日讯(通讯员 余雯丽)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战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福建警察学院公管大队“溯源镛城遗韵,赓续非遗风华”寒假社会实践团于2月5日赴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感受将乐非遗魅力,赓续将乐非遗风华。

探访将乐窑文化:千年窑火映匠心

实践团首先来到祥云轩将乐窑博物馆。祥云轩将乐窑博物馆是以收藏和整理、保护、研究,传播与展示将乐窑陶瓷文化为宗旨的专业性博物馆,是了解将乐陶瓷文化的重要平台。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不仅了解了馆长余学云先生捐赠文物的义举,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感悟到了独属于将乐窑陶瓷文化的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祥云轩将乐窑博物馆。黄雅雯 摄

传承南词艺术:弦歌雅韵谱新章

随后,实践团来到了将乐南词传唱人的家中,与传唱人们一起探讨属于将乐南词的传承奥秘。将乐南词作为将乐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民俗,信仰等,展现了将乐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南词传唱人家中,传唱乐队为实践团演奏了极具将乐特色的歌曲《天官赐福》,婉转优美的唱腔搭配余韵悠长的配乐,使得实践团成员切实感受到了独属于将乐的韵味。在交流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深切地领悟到南词之韵,在于将乐的人间烟火;南词之魂,在于一代代人的口口相传。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南词传唱人交流。黄雅雯 摄

体验擂茶文化:一钵擂茶传千年

这一站,实践团来到镛城擂茶馆。擂茶,作为将乐人待客的最高礼仪,是将乐风土人情的最佳传达。一捧茶叶、一碗芝麻,在茶树棍与擂钵的研磨后散发出清甜的香气。在擂茶馆林先生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与了将乐擂茶的制作过程并了解了将乐擂茶背后的故事。在体验的过程中,实践团领悟到了将乐擂茶最动人的密码隐秘于百姓的寻常烟火,味蕾满足的背后是将乐风土人情的传达。

图为实践团成员品尝擂茶。黄雅雯 摄

探秘将乐红糖:古法熬制写传奇

随后,实践团走进了将乐红糖技术协会。在将乐红糖传承人肖六金的带领下,参观了将乐古法红糖的熬制工厂和现代化技术工厂,深入了解了古法红糖的熬制过程。实践团成员在与肖六金的深入交流过程中,探讨了古法红糖熬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肖六金说到:“将来做多大、卖多少、赚多少钱,从来没想过,我就觉得这是必须一代代传下去的东西。”肖六金铿锵有力的话语让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他对传承古法红糖的信念与决心。

如今的将乐红糖,在肖六金的带领之下,走出了一条独属于将乐县域品牌的非遗传承与扶贫道路。肖六金抒写的甜蜜传奇映射出将乐人独有的非遗情怀。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将乐红糖技术协会成员的合影。余雅丽 摄

青春接力,守护非遗

最后,实践团为将乐的非遗文化制作了宣传单并在将乐县的主要街道、社区和学校设立了宣传点,开展宣传活动。实践团成员走访了将乐县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向居民和学生介绍将乐非遗文化的历史、特色及其重要性。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将乐居民宣传非遗知识。翟俊婕 摄

在这场奇妙的非遗探索之旅中,实践团成员以青春之姿深入挖掘将乐县的非遗瑰宝,通过非遗体验、口述访谈等形式开展深入调研,扎根将乐。

实践团成员用实际行动领悟到千年窑火映凝结着将乐人的智慧与汗水,古韵南词其魂魄在于将乐人一代代的口口相传,醇香擂茶承载着将乐人热情好客的品质,古法红糖熬制的是独属于将乐人的甜蜜记忆与非遗情怀。实践团队也将继续挖掘将乐的非遗瑰宝,为传承将乐非遗注入更加鲜活的血液!


15 赞


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