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以科教育人才 以创新筑未来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以科教育人才 以创新筑未来

当前位置:科教在线 > 教育风采 > 正文 分享

深圳市大鹏新区半山海幼儿园 黄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有效研究

2024-01-19 22:30 来源:科教在线    浏览:4.4万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放眼于近代中国 ,孩子们都是家长心中的骄傲、是园丁用心浇灌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当代的我们,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而孩子的教育主要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方面完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者教育的相辅相成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三者的紧密联系中,学校教育是主体,学校是孩子最大的教育来源,孩子们的教育皆由老师或知识经验丰富的人群负责传授和指导。社会教育是重要的育人环境,对孩子们的思想品行和行为表现都有重要的熏陶作用。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直接、影响最大的教育。由此可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教育都对孩子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只有当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更有力的密切结合时,才能更好的为孩子的全面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们的进一步成长。

一、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信息、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及封建思想的影响,使得我国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出现学校孤立、家庭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三者联系不紧密,配合不默契,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一)概念解释。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长者及其他相关人员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教育过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学校。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引领孩子最初的学习,引导他们接受社会,融入社会,并且初步接触学习。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的教师队伍或从教人员承担,在指定的学习区域、指定的坏境中对孩子进行明确的知识传授,教育孩子知识伦理及其他行为哲理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教育是指社会上的各种社会活动及文化氛围等对孩子的影响,也可以说是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外的各种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对孩子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

1.家庭教育具有差异性。目前,各阶层人民所受的教育程度各不相同,且各自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各不相同。有些家庭侧重于让孩子在快乐轻松的坏境中学习,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学习,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一般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有的家庭人员关系复杂,父母的教育观念传统,孩子的学习多数在父母的安排下进行,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有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模糊,对孩子采取一些简单教育或棍棒教育,这种教育较压迫了孩子的自主性,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2.现在社会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大,家长一代不能实现的愿望都寄托在孩子这一代的身上。家长会无形中加重孩子的学习压力。在违背学校教育规律的情况下,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培训班,使孩子的学习负担加重。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产生厌倦、厌学心理,更不利于孩子得身心健康成长。

3.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传统。有些家长只是一味的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除了学习不让孩子触碰其他的事情。这种观念的产生,主要是家长没有认识到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性,没有认识到单方面的知识学习并不能满足孩子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综合实践得知,孩子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接触和尝试,由此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4.家庭成员中对孩子们的态度各不相同。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许多家庭都会出现家长教育方式的不同,例如出现父严母慈或虎妈猫爸及其他不同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有祖母的家庭中,老人家爱孙心切,不打不骂,过分的溺爱往往会使孩子产生矫情任性行为。并且有些孩子会钻家长的空子,在家长面前表现不一致。有时做错了事情就找人袒护。这些情况往往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及个性的良好发展。

5.有些家长还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重男轻女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始就出现的社会风气,至今还有出现在社会主流中。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使家庭中的男孩得到高度的重视和关爱,有些甚至还溺爱男孩,骄纵男孩的任性行为,任由其随心而为。而女孩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关爱度切远远不如男孩,有些父母还会对女孩采取不搭理的态度。这种情况往往会造成孩子之间的埋怨心理等其他不良心理,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学校教育的现状问题。

1.学校教育方向偏向于“教书”而轻于“育人”。“教书”只是一个过程,“育人”才是最终目的,教师通过学校这一专业平台,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让孩子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修为,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完成自己的理想追求。知识学习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只是在育人过程中丰富人的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

2.学校教育中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都倾向于自身的“教”轻视学生的“学”,很多教师都不会把课堂完整的还给学生,也不会允许学生自行进行课堂学习。因为教师觉得学生会把课堂纪律打乱,会乱成一片学习不到任何知识,最终反而会增加自身的教学工作量,延误教学的进程,而耽误教学任务的完成。

3.教学模式的单一传统。目前而言,许多学校及教师不敢打破传统,不进行教学的创新研究。许多学校的教学仍采取灌输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单一、传统、刻板,皆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久而久之,这些教学方法满足不了孩子学习的种种需要,反而会慢慢磨灭孩子的求知欲,打击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越来越模糊、越来越累。

4.教学方法的刻板。许多老师在教学上都会习惯把自己放在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固定孩子们的学习思维,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习的思维得不到发散,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等都得不到发挥。久而久之,孩子们在学习上就会出现懒惰心理,不尝试探索,天天等着老师公布答案和解决思路。如此刻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四)社会教育的现状问题。

1.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上出现许多的校外教育机构。有些教育机构为满足家长的要求,常在教学上走捷径。出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相差于学校教育的情况。两者教学的差异使学生在两头教育中异常徘徊,产生学习的模糊感。由此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加重学习压力,更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2.社会教育机构把关不严。社会上还会出现许多的不良文艺作品。这些不良文艺作品对孩子的影响十分严重。因为学生的模仿性跟好奇心极强,而且他们对新事物有很大的兴趣点,因此有时学校学校长时期的正面教育,就会被社会上的歪风邪气所打败。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冲淡了正确教育的作用,削弱了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甚至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产生重大的分歧。

3.社会效应机构数量少,活动内容以及方式还不能适应青少年的需要。有的以营利为目的,更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而且有些社会活动的意义没有体现时代特点,激发不起学生的认识。如学校组织学生植树,学生没能体会到这种社会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是为植树而植树,没有认识到植树的具体意义,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二、家庭、学校、社会三种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青少年的素质的提高,不是单独地只靠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而是需要三者的互相支持与配合。只有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青少年的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健康、和谐发展,从而教育效益得到最大化、最优化。其中,通过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和家长要努力做到思想、行动一致。  

要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家长跟教师要得到良好的沟通和联系,首先必须使家长和教师的认识统一,家长和教师交流情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子女,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向学校、向教师提出教育的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家长应尽可能多地虚心听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

(二) 成立家长委员会。

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成立家长委员会,主要由家长组成。家长可参与学校大型教育活动和重要的“第二课堂”活动,也可以进校参加听课、教研活动,直接观察了解孩子的校内生活、学习、活动情况,反思自身的家庭教育和体验孩子的感受,以便更好地整合学校教育。通过家长会,学校也可以听到家长的建议和要求,为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条件。所以,家长会议是一种促进家、校联系,共同探索教育方法的有效形式,一方面可以调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广大家长关心学校,协助学校教育孩子,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家访”、“校访”、“师访”是家、校结合的基本途径,可营造一种良好的家校氛围。
 
家、校联系通常是学校教师对学生家长分别进行访问。家访时教师可先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优、缺点,学习成绩,然后倾听家长的反映和意见,教师也可以提出学生某些缺点,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措施。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表现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老师联系,共同研究行为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两者有效的沟通,做到信息的诚实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更好的加快孩子的成长脚步。

(四) 利用网络、电话等通讯设备。

随着通讯事业的发展,电话已经成为人们非常重要的联系工具,学校可为家长开通热线电话,回答家长提出的有关课程、学校管理、学生活动等等问题;学校也可以建立网上学校,学生以及家长不仅可以在网上了解学校的现状,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学校的网站获得知识方面的辅导;老师可以在网络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网络上解答学生提出的学习方面的问题;在网络上,学生可将自己不愿当面和教师、家长说的问题倾诉出来。通过网络更有利于家长、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五) 采用“家、校联系卡”。

由于学生众多,单靠家访,次数太多老师也忙不过来,单靠家长会,双方又很难做到细致地了解情况,因此还可以采用“家校联系卡”的方式,由班主任定期将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记录在联系卡上,让学生带回家,并请家长填写学生在家的表现,让学生带回学校交给班主任。这就能使家校双方更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并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六) 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

由于一些家长的文化程度稍低,他们自身缺乏科学教育子女的知识,任凭自己随意的教育子女,经常会出现简单教育或粗暴教育,都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讲解相关科学教育子女的专业知识。学校方面可以邀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开设相关课程,向家长讲解。也可以邀请部分优秀家庭代表向大家分享育儿经验。通过相关活动,让家长明白科学教育子女的必要性,及掌握相关的教育方式。由此一来,有利于家校的良好合作,也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七)重视社区文化的熏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这个词开始慢慢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在社区中人们可汇集多种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并且社区存在教育作用,它具有系统调节、坏境优化、管理监督等诸多功能。我们可以让孩子在社区中学习异乡文化、熏陶优秀教育,让孩子在社区的熏陶和感染下,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自身的行为,让孩子在社区文化中更好的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停的去用心呵护孩子的点滴成长,细心的去引导孩子的行为、思想,还要耐心的去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任性行为。

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的用心呵护,还需要我们的耐心指导。作为指导者,我们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成功优秀的榜样。因此,我们就需要更严格的要求自己,还要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完成好我们指引者的职责、履行好我们的承诺。

综合实践得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各种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还要不断的去协调三者教育的紧密性。三者教育的有效协调合作才能更好的为孩子的进一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进一步的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及全面的发展。

实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的教育方针,是全体社会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教育政策。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形成有至深的影响,学校、家庭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与社会相结合对孩子进行全面教育,才能塑造具有优良素质的一代新人。

如果孩子是一株新苗,学校就是孩子茁壮成长的沃土;家庭就是孩子成长所需的阳光;社会就是孩子成长所需的水滴。努力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成长空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为进一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撑起”三结合“教育的蔚蓝天空吧。

 
 

(科教在线 )


8 赞


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