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分享

“匠心筑遗”非遗美育走进幼儿园

2024-01-03 10:15  来源:洛阳未来教育研究院 分享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复制内容
—扫一扫 分享—

拓印,是指对雕刻或石刻表面的手工复制品,原是将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图案复制下来。拓印属于非遗文化的一种,拓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邓宏娜 教师  金石传拓非遗传人  家庭教育指导师  

留住美好的方式有很多,拓印以它特别的姿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美。运用现代创意让古老的拓印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古老且具有代表性的拓印法有扑墨拓法,扑墨拓法是将要拓的花纹或文字剔刷清楚,用大小合适的宣纸盖上,把纸轻轻润湿,然后在湿纸上蒙一层软性吸水的纸保护纸面,用毛刷轻轻敲捶,使湿纸贴附在该物表面。之后除去蒙上的那层纸,等湿纸稍干后,用扑子蘸适量的墨或朱砂,敷匀在扑子面上,向纸上轻轻扑打,形成拓片。

现代创意拓法有植物拓法、海绵戳拓法、保鲜袋拓法、气泡垫拓法、吹塑板拓法等等。

拓印瓦当——瓦当,又称“瓦头”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瓦面上带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们鼓励幼儿亲身体验与探索,感受色彩带来的灵动。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在拓印活动中,各种各样的瓦当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我们遵循幼儿的兴趣,带着瓦当走进了拓印的世界,用开放敏锐的心,感知瓦当的多样性。在真实的情境中享受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拓印画的多样性与艺术美,体验拓印画艺术创作的乐趣。对幼儿来说,唯有经历体验,他们的经验、情感和创造力才会丰富。体验与游戏、游戏与体验两者结合,才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拓印活动。

我们将基于“儿童发展优先”的理念,让幼儿在生动的非遗美育中,发现拓印之美、体验拓印之趣。

统筹 | 邓娜 

  


阅读下一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