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以科教育人才 以创新筑未来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以科教育人才 以创新筑未来

当前位置:科教在线 > 教育风采 > 正文 分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践队深入河北威县,助力乡村振兴品牌建设

2024-08-28 07:09 来源:科教在线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科教在线8月26日讯(通讯员 赵文焯)为积极响应二十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号召,8月中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梨蕴领航,振兴共绘”——河北威县乡村振兴实践调研队奔赴河北威县,以青振乡建为主题,采取“实地调研+公益活动”双轨模式,聚焦威梨产业发展道路,探索品牌建设如何驱动产业和文化的双重振兴,开启了一场深入细致的实践之旅。

梨产业调研:品牌引领,品质筑基

“梨蕴领航,振兴共绘”——河北威县乡村振兴实践调研队深入威梨种植一线,实地考察威梨产业。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威县支行的协助下,调研队前往秋月梨园参观学习。技术总监贾宗锴详细介绍了梨园当前主要种植品种、种植技巧、销售渠道、市场情况等,并特别强调品种、品质、品牌这三“品”孰轻孰重、应当最大化兼顾。贾总认为,尽管三“品” 相辅相成,但品质始终摆在首位,品种与品牌则不相上下。要想品牌立得住,多样化品种不可或缺;同样,要想品种多样化,需要品牌自身做大做强,以吸引更多优秀农业人才。随后,调研队前往章台镇鱼堤村,同鱼堤村村委会、种植大户展开关于威梨产业的座谈会。鱼堤村自2010年注册了“鱼堤万亩春”的商标,打造品牌之后,梨果产业便进一步扩展了销路。鱼堤村村委会介绍村子依托百年梨园资源将生态旅游和品牌建设紧密结合,打造集观光、采摘一体化的乡村旅游项目。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梨果产品附加值,还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现了产业与文化的双赢。同时,调研队通过线下走访,与农户、消费者面对面交流,以及精心设计的问卷调查,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了威梨产业品牌建设的独特魅力与显著成效。这不仅让调研队成员们对威梨产业的发展现状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理解,也为后续分析品牌建设策略、提炼成功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秋月梨园负责人为团队成员们介绍梨园。通讯员 欧阳鑫源 摄

孝道文化:传承美德,温暖人心

调研团队深入探访“孝道村”孙家寨,与该村村委会携手探索“孝道村”品牌建设。座谈会上,与会人员深入交流了孙家寨如何独辟蹊径,通过“文化传承”这一核心引擎,策划“品牌建设”策略,并将其巧妙融入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大局之中。孙家寨凭借其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创新性地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精心打造出具有独特的品牌体系,为村庄的振兴与繁荣注入了强劲动力。会后,调研队举办了“孝行天下·故事润心”公益宣讲活动,旨在以故事为媒,传递温情与力量。活动中,调研队不仅深入解读了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还向村里的孩子们生动讲述了焦裕禄书记“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感人事迹,激励他们成为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同时,通过分享布朗族、塔吉克族等少数民族的故事,激发了孩子们对多元文化的浓厚兴趣。此外,调研队还精心策划了“定格时光·孝映夕阳”公益摄影活动,用镜头捕捉下老人们温馨的生活瞬间,定格岁月的美好与温情。此次活动不仅弘扬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为孙家寨的“孝道村”品牌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付宏伟书记。通讯员 欧阳鑫源 摄

红色革命: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调研队踏足威县高公庄乡草楼村,旨在探寻与传承不朽的革命精神。在资深红色教育讲解员于学良的引领下,调研队队员深入了解到草楼村的红色峥嵘岁月。草楼村,是河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近年来,该村以‘革命老区、红色草楼’为核心主题,积极开展红色遗址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宋任穷旧居、战地医院等历史遗迹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草楼村胜利广场、纪念广场等红色旅游景点的建成,为游客打造了一个集教育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平台。通过此次实地探访,队员们纷纷表示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更加坚定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让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发光发热,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的动力与活力。

图为于学良为团队成员讲解草楼村红色历史。通讯员 欧阳鑫源 摄

此次实践之旅,“梨蕴领航,振兴共绘”——河北威县乡村振兴实践调研队不仅深入了解了威县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道路上的品牌建设特色,还通过公益活动等形式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调研队将通过问卷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梨果市场需求与产业现状,积极为威梨产业品牌建设建言献策。同时,调研队将继续关注并支持乡村振兴事业,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青春力量。(作者:赵文焯)


2 赞


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