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体悟新时代红旗渠精神,践行东师人“信念坚实、知识扎实、为人踏实、作风朴实”的“四实”品格,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强师报国,2024年8月4日至7日,东北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通过“强师报国青年力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成红色精神观察团,深入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及红旗渠精神纪念馆进行考察与学习。此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强师报国 培根铸魂”,聚焦红色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循此主题,该团队深入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与红旗渠风景区,开展一系列实践研学活动,在重走修渠路、聆听修渠事、感悟修渠魂的过程中学习和传承红旗渠精神。此外,该团队还深入红旗渠周边村落进行实地考察,感受红旗渠精神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所焕发的凝心聚力的强大力量。同时,该团队结合东师作为师范大学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独特使命,走进林州市林虑中学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红旗渠精神宣讲活动,引导青少年理解和传承红旗渠精神,扎根红色沃土,担当新时代使命。
图为实践团在纪念馆门前合影
在参观红旗渠精神纪念馆过程中,该团队对红旗渠修建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翔实的数据、珍贵的图像、真实的工具和感人的事迹,团队成员能设身处地地了解修建红旗渠时艰苦的现实条件,也能更深入全面地理解林州人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拼搏毅力与“自己动手,不向国家要一针一线”的大局意识,更能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产生更为直观与深刻的体悟,对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认识也将进一步深化,从而能够自觉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养分,树立崇高信念,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挖渠工具
在红旗渠风景区游览、重走修渠路过程中,团队成员沿着红旗渠岸一路行至青年洞,直观感受悬崖绝壁的险峻地势,从而深入了解上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在艰苦条件下战天斗地、修建红旗渠的伟大壮举。团队成员更是在溯源而上的过程中亲眼见到当年修渠大军在岩壁上刻下的用于激励群众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毛泽东语录,以及分村镇承包修渠任务的队伍在不同渠段留下的责任签名……种种细节都深化了团队成员关于于红旗渠精神形成过程与现实意义的理解,也加强了祖国未来建设者们的爱国热情和蓬勃斗志。
图为实践团抵达青年洞展旗
在红旗渠周边乡镇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通过调研红旗渠周边乡镇近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对于红旗渠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所彰显的时代活力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与周边乡镇群众的交谈中,团队成员感受到了林州人民的淳朴与热情,也体会到了红旗渠精神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对于人民群众精神上的引领与激励作用。
在学校宣讲过程中,团队成员通过采访相关领导及老师了解到林虑中学积极开展红旗渠精神进校园活动,定期组织主题演讲、主题班会等来加强学生的精神文化教育,并且在2022级学生中进行了关于红旗渠及红旗渠精神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团队成员结合此次实践活动经历分享了关于红旗渠精神的更多知识与感受,引导青少年扎根红色沃土、担当新时代使命,深刻理解并以实际行动践行和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外,团队成员在与学校教师交谈过程中,更是深刻领会了红旗渠精神对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做不忘初心使命的教育者和奋斗者的激励作用。教师不仅是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也是红旗渠精神的发扬者。他们坚持用红旗渠精神教书育人,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继承和发扬林县人民的拼搏与斗争精神,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图为实践团走进课堂
在如今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在经济、教育、文化发面焕发出强大的时代活力,彰显出不可磨灭的当代价值。结合学校作为师范大学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独特使命,东师学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在强师报国的新时代征程上,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信仰伟力,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在学思践悟中砥砺初心使命,在躬耕实践中彰显责任担当。(作者 东北师范大学 杨茜 王晗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