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在线8月22日讯(通讯员 王洋 董益帆 林皓然 李其燕)2024年7月28日至8月7日,青岛农业大学 “滇韵传承·度假先锋’” ”文明文旅专项实践团奔赴云南省昆明市、昭通市等地,开展以“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的大学生文明旅游实践活动,推广文明旅游理念,引导游客共同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共建美丽中国。
“文明旅游”从娃娃抓起
7月28日至31日,团队以昭通市青年之家为主会场,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争当文明文旅小使者”的主题宣讲活动,先后向3000余名中小学生推广“文明旅游”理念。
图为志愿者前往昭通市青年之家开展活动 李其燕供图
团队成员将地理知识、环保法规、民族特色、风俗习惯、文明用语等版块融入课程设计中,并针对小朋友们活泼好动的天性组织了趣味抢答、主题游戏、场景模拟、是非辨析等活动,在生动有趣、热烈活跃的课堂互动中,小朋友们懂得了“文明出行”的含义和基本要求,承诺将文明行为落实到今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线上线下小朋友们涌跃发言,纷纷表示要争当校园文明的小使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内外绽放。
共护万物并秀的“高原明珠”
8月2日,团队前往昆明市星海半岛生态湿地进行实地调研,亲身感受到滇池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湿地内,水杉林立,小桥流水,黄金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映入眼帘。这里不仅是市民和游客休闲的好去处,更是滇池生态保护的重要屏障。团队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走访、问卷调查、水质观察、标本收集等方式,先后开展城市生态系统、本土物种、外来入侵物种、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的调研和对比工作。
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随着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新修生态沟渠、提升水动力、种植本土植物等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周边水质明显改善。
图为志愿者在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开展生物多样性调研活动 林皓然供图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好转,滇池水域的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显著恢复。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滇池流域内的鱼类、水生植物和鸟类种类均有所增加,一些曾经濒临灭绝的特有物种如金线鲃、海菜花等也在湿地内重新安家落户,展现了滇池生态修复的勃勃生机。期待社会各界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滇池生态保护工作,共同守护好这片碧水蓝天,让“高原明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春城盛开“文旅”花
8月3日至7日,团队在昆明市滇池周边各旅游点开展了以“文明旅游,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倡导文明旅游新风尚。
在南洋机工抗日事迹陈列馆、聂耳纪念馆,通过展品、史料、讲解及现场感言等活动,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春城昆明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深切体会到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考察聂耳纪念馆 林皓然供图
在西山风景名胜区,团队及部分志愿者通过发放文明旅游宣传册、现场采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向游客和市民普及文明旅游知识,倡导大家遵守景区规定、爱护环境、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同时,大家还积极参与景区内的垃圾清理、秩序维护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旅游理念。
在北辰花街,团队精心布置文明旅游签名墙,设置游客志愿服务站,讲解普洱茶制作工艺,把文明旅游宣传活动与云南特色文旅产业展示有机结合起来。现场气氛热烈,过往游客纷纷留下自己的承诺与签名,一批又一批热心的志愿者积极开展咨询服务、免费饮水、维护秩序等工作。茶香四溢中,游客们对昆明的文旅产业产生了浓厚兴趣。
图为文明旅游签名墙 林皓然供图
文明文旅始于心,品质行动践于行。团队通过对文明旅游和生态保护的广泛宣传,让“文明润滇”的理念如同春城绚烂的夏花在游客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光彩,也让“诗”和“远方”在此次活动中“融”得自然“合”得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