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在线8月16日讯(通讯员 宋振玉 吴明泽 麦力开木·吾斯曼)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愈加明显。而普通话作为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国家认同的纽带和民族团结的基础之一。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引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青团“三下乡——石榴籽祖国行新疆专项”以及东北师范大学“强师报国青年力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的支持下,东北师范大学“普韵喇嘛昭”志愿服务队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三台镇喇嘛昭村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
图为喇嘛昭村标
图为团队成员于北庭园合影
图为合影2
图为合影3
喇嘛昭村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重点扶贫村,常住人口由哈萨克族、蒙古族、汉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5个民族组成,共559户1915人。其中哈萨克族占78.31%,蒙古族占8.41%。汉族13.63%,其他民族0.2%。在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发展差异和民族语言障碍,普通话未能全面普及。随后的一系列问题,如民族儿童不通普通话,在与其他民族交流和学习时有阻碍、部分人口因为语言问题未能就业等等,阻碍了当地的发展。
因此,提高该地区的普通话水平。这无疑有益于缩小当地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同时也有助于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志愿服务队经过前期多次讨论,决定结合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民族特色表演、宣传讲解等多种方式,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推普活动。
图为地质公园
8月1日,志愿服务队来到吉木萨尔县北庭园、吉木萨尔地质公园进行参观。北庭园内有新疆首座侏罗纪公园,是恐龙文化和休闲娱乐相结合的旅游公园。园内有仿真侏罗纪时代的恐龙、翼龙类和鸟类,以及仿真原始古树、硅化林等景观,步入公园犹如走进侏罗纪恐龙时代。而吉木萨尔地质公园以独特的地质风貌为特点,是全疆首个以“天文地质”为主题的主题性公园,也是全疆颇具规模的生态型文化主题公园。公园内包括峡谷探秘、石林奇观、溶洞探险和湖泊观赏等活动。置身其中,可以探索和欣赏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能看到吉木萨尔,甚至是大美新疆无尽的发展潜力。
图为北庭园
8月2日下午,志愿服务队来到当地一家绣花店,参观学习哈萨克族刺绣文化。哈萨克族刺绣是哈萨克族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与哈萨克族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哈萨克族手工绣品不刻意追求写实,而追求美的幻想和夸张,无论是图纹还是配色,都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如今的哈萨克族布绣和毡绣结合了现代机绣工艺,使之与手绣完美结合,这样既保留了哈萨克族原生态的民族特色,又大大提升了毡绣和布绣的制作效率,为其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看着老板娘给队员介绍时幸福的笑容,志愿服务队相信,哈萨克毡绣和布绣技艺不仅得到了传承,这项非遗技艺也“绣”出了脱贫致富的新画卷!
图为哈萨克族刺绣作品1
图为哈萨克刺绣作品创作人与其作品合影
图为团队与哈萨克刺绣作品创作人合影
8月3日,志愿服务队在三台镇喇嘛昭村委会开展“书海泛舟,快乐共享”读书分享会,会议由巴哈尔丁主持。分享会上,村里的小朋友们和服务队队员分享了自己读过的经典书籍,以及读后的个人感悟,现场气氛活跃。小朋友们探索知识的海洋,分享阅读的喜悦,阅读兴趣也得到了提高。紧接着,宋振玉对于戏剧作品中的独幕剧进行简要讲解,小朋友们在这过程中也学习到了文学知识。最后,服务队在进行普通话的教授后,带领青少年儿童一起朗诵《少年中国说》。通过不断地练习,队员们进一步巩固和矫正发音,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运用标准普通话,提升国家通用语言的运用熟练度,同时深化对经典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图为读书分享会1
图为读书分享会结束合影1
图为读书分享会结束合影2
下午,志愿服务队去到当地一对哈萨克族新人的婚礼,了解当地的婚俗文化。吃着喜糖、听着哈萨克族音乐,全场的人都将祝福送给这对新人。尽管现在的生活已经现代化,但哈萨克族的婚礼仍然具有游牧民族的特色。
图为哈萨克族婚礼
8月4日,志愿服务队在三台镇进行街头采访。队员们采访店铺老板、路人、民警等,深入了解当地普通话使用情况。当地居民居玛汗·哈里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平时的很多事情,比如办理银行业务、解决手机问题、处理电力事务和就医问诊等,都需要用到普通话。作为这里土生土长的哈萨克族人,当需要和外界的人交流时,需要更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这个时候普通话的作用就尤为明显了。当地的民警也表示,大家都说普通话,可以增强村民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形成更加和谐的社区氛围。
图为采访农家乐老板
图为采访商店老板
图为采访馕店店主女儿
图为采访警察
下午,志愿服务队来到吉木萨尔县三台沟景区,共同欣赏哈萨克民间冬不拉乐队的精彩表演。作为哈萨克族文化的记忆和传承,冬不拉历史悠久,制作简易,音色柔美,富有浓郁的草原风情。乐队献上原创歌曲《美丽的吉木萨尔》和《黑马驹子》。一响起冬不拉的声音,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和骏马疾行的蹄声等画面顿时在脑海中浮现。乐队对志愿服务队的推普工作表示肯定和支持,并愿意借此机会向广大哈萨克族同胞推广宣传普通话。乐队希望能够借着冬不拉,更加有效地向外界展示哈萨克民族的文化魅力,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以此提升哈萨克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能歌善舞的哈萨克族人正让冬不拉艺术世代传承下去,让新疆草原上的音符跳动出满满的幸福感!
图为冬不拉传承人阿力达克·哈里为团队讲解冬不拉文化
图为阿力达克·哈里与其亲人徒弟们演奏其原创作品《美丽的吉木萨尔》
图为演奏结束合影1
图为演奏结束合影2
8月5日上午,志愿服务队在喇嘛昭村和村委会干部一起,在村民大会上宣传关于防诈骗和农业基础的知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为了保护大家的财产安全,服务队特别提醒:警惕陌生来电与短信:对于要求转账、提供个人信息或点击未知链接的信息,务必保持高度警惕。核实信息来源:遇到涉及金钱交易的信息,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或已知可信的联系方式进行核实。不轻信“天上掉馅饼”:高额回报的投资、中奖信息往往是诈骗陷阱,切记贪小便宜吃大亏。安装防骗软件,定期更新:利用技术手段为自己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图为宣讲1
在当地警察的协助之下,给村民讲几个诈骗案例并发放宣传册,让大家更深入了解诈骗手段与它的损害。
图为宣讲2
同时,为了让村民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优势种植出更有价值、更加健康的农产品,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民朋友的生产技能,服务队带来以下农业小知识:科学种植,轮作休耕:合理规划作物种植顺序,避免连作障碍,保持土壤肥力。绿色防控,减少农药使用:利用生物防治、物理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依赖,保护生态环境。精准灌溉,节约用水: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学习新技术,拥抱数字化农业:关注农业科技创新,如智能温室、无人机植保等,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在宣传期间大家积极提出意见与疑惑,志愿者一一解答,并提供了丰富的生产案例。这激发出了大家的积极性,在期间认真听讲志愿者们的介绍。
图为宣讲3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本次推普活动,“普韵喇嘛昭”志愿服务队通过亲身体验、身体力行,为乡村振兴提供语言文化宣传帮扶,让广阔无垠的草原绽放耀眼光芒。风吹草低,沃野千里。纯真朴实的哈萨克族人民展示出多样、大气、温暖、厚重的大美新疆。有理想、有担当的东师青年也向大家展示出朝气、热情、有爱、向上的青春力量。本次普通话推广活动,团队合理制定方案,注重宣传推广。团队相信,本次推普活动绝不是短期的任务,而是长期的过程。希望能够用当代大学生的热情和冲劲,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增进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为实现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以及各民族团结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合影4
也希望在未来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普通话,将普通话推广的种子伴着清脆悦耳的冬不拉播撒到更广阔的草原上!
图为团队合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