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以科教育人才 以创新筑未来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以科教育人才 以创新筑未来

当前位置:科教在线 > 教育风采 > 正文 分享

广西师大实践团探访靖西:循此药旅 向阳而生

2024-08-16 15:24 来源:科教在线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2024年暑期,广西师范大学“壮乡药旅”实践团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围绕壮族传统节日“药王节”展开了一系列实地调研,旨在探索壮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为壮医药的进一步发展与药王节等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复兴建言献策。

在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赵晟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首先前往靖西市图书馆,查阅了《靖西县志》《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归顺直隶州志》等十余部志书,对药王节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进行了系统梳理。随后,他们来到靖西市文化馆,与莫福校馆长就“药王节”的传承现状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为查阅的代表文献

“壮医药与中医药同根同源,但因地理和气候差异,在疗法和用药上独具特色。在缺乏现代医疗设施的年代,壮医药对保护本地人民生命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几乎人人都能略知一二。”采访之初,莫馆长表示,正是这种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为靖西药王节和壮医药文化的绵延不绝、继往开来提供了条件,这是属于壮医药文化与靖西人民的不解之缘。

在此次交流之前,团队成员通过网络查询发现,壮族地区都有设立药王庙、庆祝药王节的传统,却缺乏对于靖西当地药王的具体记录。对此莫馆长表示,靖西当地有着自己的药王,名为“爷奇”(方言音译),传说他在端午当天杀死了散播瘟疫、为祸人间的妖邪,是靖西地区壮族的保护神。

      图为莫福校馆长对药王节进行讲解

莫馆长还对药王节的习俗作出了进一步说明:除去挂菖蒲、插艾草这类普遍的端午习俗以外,靖西人民在药王节当天最重要的习俗则是“逛药市、沾药气”,以祈未来一年身体健康,他们坚信药王节当天,药草的灵气最为充沛,疗效最好。莫馆长猜测,这个想法兴许与端午期间气候适宜草木生长和药物制作有关。

莫馆长认为,在社会经济与文化的高速发展的今天,靖西药王节的传承与传播面临着诸多挑战。仅凭老一辈的信仰者难以发扬,而中青年传承群体又因为传统药材种植和采摘经营的收入不高转向外出务工,导致药王节和壮医药缺乏传承主体。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壮族语言文化的流失等,壮医药文化传承的语言载体遭到破坏,加上基础教育中壮族药王节文化教育的缺失,如今当地的青少年已经“只知端午节、不知药王节”了,不复过去“几乎人人都能略知一二”的光景。此外,制约药王节文化推广的重要因素还有财政资金不足、宣传方法缺乏创新等。

据悉,团队成员还曾在端午药王节当天,前往靖西药王节药市进行实地走访,为此次调研增加实证依据。在与大量商贩、游客、医师进行交流后,发现早在举办药王节活动的半个月前,就会有大量来自云南、贵州、广东等周边地区的各族人民前来进行壮医药文化交流和贸易。由此可见,药王节还是一项有益于民族交融的节日,为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繁荣、生生不息创造了机会。靖西药王节亘盈千年,历史悠久,是壮医药文化和民族融合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因此面对其发展迟滞的现状,创新性的传承保护迫在眉睫。

为保护和传承好壮族药王节和壮医药文化这一民俗精粹,团队成员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法。一是从官方立场出发,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当地居民保留药王节纯正的习俗,通过这些举措来维系壮族民众世代相传的文化根脉,并使其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二是利用全媒体进行宣发,吸引各界人士游览、访问,加快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融合。三是打造壮医药文化品牌,加快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保护行为文化助力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增收。

接下来,“壮乡药旅”实践团队还将携手靖西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运用团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术,结合调研实际,对药王节和壮医药文化进行更大范围的宣传和推广,助力药王节传统文化精粹在来日绽放出绚丽之花。

       图为团队成员在靖西市文化馆外合照

(图/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壮乡药旅”实践团 文/何佳丽 唐亚词 吴笛 莫丽冰)


14 赞


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