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在线8月15日讯(通讯员 王骞)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期间重要讲话的指引下,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一团一”帮困助学志愿服务团队于6月25日踏上了前往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横道河镇三合村小学的征途,开启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暑期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对知识的传递,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践行,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灵之光。
活动现场,外国语学院志愿者们巧妙融合专业知识与趣味教学,打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英语趣味小课堂。志愿者们,以专业知识为翼,为三合村的小学生们编织了一个充满色彩与梦想的英语世界。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学生们不仅汲取了英语的营养,更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为他们的未来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英语系教师团队的全力支持,确保了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双重提升,让知识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特别是吕铁金副教授的亲自授课,为课堂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确保了教学质量的卓越与高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的许申申老师为三合村小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形象的思政课——《新时代中国梦》。不仅使思政课走进村小“落地生根”,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更使三合小学的小学生们了解了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引导小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这美好时节,志愿者们携手一群朝气蓬勃的小学生,共同编织了一场关于梦想与情感的宏伟盛宴。通过精心设计的“十年之约”与“心语传情”两大主题活动,这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未来世界的无限遐想,更触动了他们心灵深处那份最纯粹、最真挚的情感。
“十年之约”,这一承载着浪漫与希望的契约,如同赋予孩子们手中之笔以穿越时空的魔力。他们满怀激情地写下自己的梦想与愿望,小心翼翼地将之封存于漂流瓶中,仿佛这些文字与梦想已被赋予了生命,即将在岁月的长河中悠然漂流十年,见证他们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每一个坚实步伐。这不仅仅是一场青春的誓约,更是对自我成长历程的一次深情回顾与展望。而“心语传情”,则是一场心灵的深度对话,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向生命中那些给予他们关爱与支持的人表达感激之情的宝贵机会。这些话语,虽质朴无华,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它们如同和煦的阳光,穿透了人与人之间的重重隔阂,让爱与理解在孩子们的心田绽放出绚烂的花朵。此次活动,不仅为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更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撒下了梦想与爱的种子。这些种子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学伴+”模式的实施,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这标志着精准帮扶机制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学伴+模式的构建,不仅搭建了志愿者与小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桥梁,更在彼此的心田种下了友谊与希望的种子。这种一对一的帮扶方式,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实质性的学习支持,也促进了志愿者们的自我成长与价值实现,共同绘制了一幅爱心与责任并重的美丽画卷。
随后,志愿者们为三合村小学的学生发放篮球和书籍等学习用品,以实际行动传递着关爱与温暖。学院党委书记徐俊山、党委副处级组织员邵皖春、团委书记高羚为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颁发“一团一”助学金。以此表彰他们的勤奋与努力,并寄予深切厚望。
在志愿服务团成员王骞同学的发言中,他深情地表示:“我们要将‘团风’精神传承下去,将‘一团一’帮困助学活动进行到底。此次活动不仅传递了爱心与关怀,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与艰难,只要心中有爱,就有无尽的前进动力与力量。”
此次“七彩假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三合村的小学生们感受到了关爱与温暖,小学生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愉快地学习,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
外国语学院“一团一”社会实践活动已经连续11年持续帮扶三合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2022年“一团一”社会实践活动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品牌项目”荣誉称号;2024年,团队入选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队。外国语学院“一团一”社会实践品牌活动将继续以党建带团建为引领,在“团风”精神指引下,朝着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教育的振兴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