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以科教育人才 以创新筑未来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以科教育人才 以创新筑未来

当前位置:科教在线 > 教育风采 > 正文 分享

东农学子卧牛吐镇达斡尔族小学,弘扬民族精神

2024-08-05 22:35 来源:科教在线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为调查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学生对本地民族文化了解程度及生活状况等问题,提高学生对保护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实践团队于2024年6月28日下午,前往齐齐哈尔市卧牛吐达斡尔族学校进行实地调查与宣讲,对学生关于达斡尔族非遗文化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通过PPT展示了讲解帮助,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保护传承达族非遗的重要性,采访民族教师吴老师,聆听达斡尔族地区的专属故事,并与齐齐哈尔市卧牛吐达斡尔族学校达成了合作协议。

  

 齐齐哈尔市卧牛吐达斡尔族学校达成了合作协议

6月28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齐齐哈尔市卧牛吐达斡尔族学校进行实地调查与宣讲。在班级内介绍实践团队及内容后,开始分发线下调查问卷,引导同学们配合完成问卷的填写。通过同学们在问卷中对“了解非遗途径、是否参与过本地达族非遗活动”等问题的回答,初步收集同学们关于达斡尔族的了解情况,获得实践研究的一手数据资料。

 齐齐哈尔市卧牛吐达斡尔族学校

 

  小朋友们在认真填写问卷

在完成问卷后,实践团引出本次实践的重要内容——了解保护达族非遗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由实践团队的周佳琦同学结合PPT为同学们进行展示,在讲解中设计提问,并以小礼品奖励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

 小朋友们积极回答问题

  实践团成员卢俊霖周佳琦为小朋友们分发小礼物

实践团成员周佳琦结合问卷中的部分问题,讲述了达斡尔族的民族历史,增加同学们深入了解达斡尔族优秀非遗文化的兴趣。并详细介绍了乌钦、哈尼卡等达族非遗,使同学们了解更多关于达族非遗传承保护情况。同时,实践团还为同学们补充介绍了国家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政策支持。

 实践团成员周佳琦讲解PPT

 

 小朋友们在全神贯注听取讲解

在线下宣讲结束后,实践团成员马瑀浛采访了民族教师吴老师。

  采访吴老师

实践团:你好吴老师,我们是来自东北农业大学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我是实践团成员马瑀浛,接下来想向您提出几个问题。首先请您简单但介绍一下自己。

吴老师:我是卧牛吐达斡尔族学校的一名教师,我是2002年参加工作的,至今已有22年的教龄,我现在是班主任,主要教授数学、语文两门学科。

实践团:请问您有没有算过自己已经教过了多少名学生?请您说说您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一名学生,为什么她会给您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吴老师:大概有200名吧,我一开始上班是在初中部教学,后来又分到小学,转展走了好几个学校,我感觉印象最深刻的是裴彤同学。她是我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的,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记得二年级的时候她写作能力特别强,当时整个班级把日记放在一起合成一个写作集,她就特别优秀,到六年级的时候写作水平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其他方面也很出色,比如每年的六一的时候,基本以舞蹈为主出各种节目,达族舞、各种民族舞等,还有现代舞,都驾轻就熟,或者其他学校活动,演讲、百词竞赛等基本都是派她出去参加,我觉得她能力特别强;再有一个就是孩子特别懂事,知道感恩,毕业这么多年,我教的所有学生里她是跟我关系最密切的,逢年过节都会给我发祝福问候一下老师,每年寒暑假只要有机会她都会来看我,所以这个孩子不仅学习方面优秀,做人方面也非常的成功,学会感恩,成人成才,达斡尔族小学的校训也是”懂得感恩,成人成才“。我认为学习不是最终的唯一目标,而是要学会懂礼,学会感恩。

实践团:好的谢谢。请问您为什么会选择回到卧牛吐达斡尔族学校任教的?

吴老师:一开始我就是想回到咱们卧牛吐达斡尔镇的,因为我的亲人都在这,我有比较重的恋乡情结,就想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自己的家乡。

实践团:请问您从教至今,对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有哪些看法?

吴老师:只有有好的校风才会有好的班风,只有有好的班风才会有好的学风,这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品质、学习积极性等都跟一个班级的班风有很大联系,这个班风怎么样和老师也有很大的关系,需要家长、学校和老师三方面配合。

实践团:请问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学习了什么特色课程,他们在语言学习上与汉族学生有哪些习惯上的差距呢?

吴老师:学校开设了双语课程,像达语,他们在家可能学习环境不是很好,有一些大人跟孩子说的很少,他们达语基础不是很好,所以上课教授的时候不能完全用达语教授,再有就是,一个班级里不光是达斡尔族的孩子,还有其他例如满族、汉族等其他民族的学生,所以需要用双语教学。

实践团:请问您有什么话想对学生们说吗?

吴老师:我是搞基础教育的,想对学生们说,没有天生的天才,只有一步一步的积累,只要你们肯努力,不断进步,胜利最终是属于你们的!

实践团:谢谢老师。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实践团邀请了吴老师倾情演唱达斡尔族民歌《嫩水渔歌》,吴老师采用达语和汉语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这首动听的歌曲,接下来和龙达达一起倾听吴老师洪亮感人的嗓音,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语的魅力。

最后,实践团与老师同学们合影告别,吴老师扎根家乡、奉献家乡的精神值得我们深刻学习,祝愿吴老师身体健康,孩子们茁壮成长!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责任保护传承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石榴籽一家亲,龙达达邀请你,一起心系达族非遗,携手同行,共促民族繁荣!


47 赞


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