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在线7月30日讯(通讯员 雷梦怡)为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2024年7月4日至9日,“仁心领航,慧心守望”志愿服务队前往安徽省界首市邴集乡大董村村民委员会院内开展一系列相关志愿服务活动。
周宸霖老师给孩子们上“书法课”(陈心语 摄)
贾玉洁老师在“科学课”上演示自制饮水机(陈思彤 摄)
孩子们的画是多彩的 (刘文轩 摄)
实践活动开展前夕,队员们纷纷抵达大董村村民委员会做好洒扫、备课、物资整理等准备工作。7月6日,辅导留守学生“七彩假期”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志愿者们对学生各科作业进行辅导,并组织趣味横生的手工制作、科学实验、美术课、书法课等环节熏陶学生的艺术修养,志愿者表示:“孩子们的画是多彩的,如同‘七彩假期’一样多彩,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会知识”。在课后采访村民环节,志愿者们进一步了解到大董村从“空壳村”到“十强村”的发展历程,并收获村民们的纷纷好评。
贾玉洁老师带领孩子们朗诵《白杨礼赞》(陈思彤 摄)
翌日清晨,在宁静的村民委员会中,悦耳的读书声此起彼伏,昭示着一天学习的开始。朗读课上,志愿者亲切地引导着孩子们齐声朗读《白杨礼赞》,从中感悟白杨树的坚韧与不屈,以及那如同白杨般精神的士兵们的英勇与坚定、手工课上,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制作出一个个可爱的小扇子、活泼的小青蛙……,展现出心灵手巧的一面;历史课上,志愿者带领孩子们“沉浸式”追溯历史,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历史让孩子们心情沉重,也激励他们铭记历史,奋发向上,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科学课上,志愿者们则以生动的小实验为媒介,让孩子们亲眼目睹了科学原理的神奇魅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孩子们写下对文明旅游的建议
种下保护环境的“种子” (贾玉洁 摄)
7月8日至9日,除日常课业辅导外,志愿者们还开展了日语课、音乐课、电影鉴赏等兴趣教学,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同时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志愿者通过讲解与观看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常见的心理问题。此外,志愿者们还组织儿童们观看文明旅游以及绿色生态发展相关的纪录片,鼓励孩子们写下自己对于文明旅游的建议,在心中种下保护环境的种子。
鸡场负责人仔细向大学生讲解鸡饲料的知识 (雷梦怡 摄)
蔬菜基地负责人分享她的种植经验和经历 (周宸霖 摄)
团队一组采访大董村书记董猛 (刘文轩 摄)
团队二组采访大董村驻村干部方潇 (陈心语 摄)
据悉,志愿者们于活动开展期间每日兵分两路,分别前往大董村的蛋鸡养殖基地、肉鸭养殖基地及大棚蔬菜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当地先进种植技术与生产管理方法,感悟乡村发展的同时也深刻了解到智慧农业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为深入了解大董村留守儿童相关政策及当地发展历程,志愿者们还采访了大董村书记与驻村干部,于志愿服务最后进行总结分析。
孩子们给哥哥姐姐写信(雷梦怡 摄)
孩子们给哥哥姐姐写的信(裴梦怡 摄)
赵紫涵小朋友对她最喜欢的刘老师写信(雷梦怡摄)
相聚终有时,再见亦有期。在大董村的最后一天,孩子们为志愿者们送上一封封表达感谢的手写信,字里行间流露着不舍与温情,短暂的相遇让彼此都收获满满,志愿者与孩子们和村干部一起合影留念,“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
大董村村委会成员、“仁心领航,慧心守望”成员和孩子们的大合照 (周宸霖 摄)
本次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助力乡村留守儿童心灵与梦想齐飞,也让志愿者们更加明确自身所担负的责任,有效提升其社会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为投身“三农”事业打下坚实基础。未来,“三下乡”活动还将继续开展,希望这份爱与关怀将会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最坚实的支撑,让爱的接力棒在乡村间传递,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让每一个乡村都绽放属于它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