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在线7月30日讯(通讯员 李佳薇 郑境涛)蝉鸣山海,夏令悠长;筑梦青春,“乡”约盛夏。苏区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无数革命先辈、英雄儿女在此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发扬革命传统,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茶语智韵”三下乡团队于2024年7月7日至7月13日于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赓续红色血脉,激扬奋进力量,书写青春担当。
苏区镇,隶属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位于紫金县东南部,是广东省内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广东最早点燃革命薪火的地方之一。作为全国最早建立农会组织、农民武装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之一,苏区镇是早期中共紫金县委、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也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和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紫金苏区闪耀着不灭的光辉。近年来,紫金县苏区镇实施“红绿融合”发展模式,坚持红色文化与绿色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大步走出“红+绿”乡村振兴特色发展道路。为深入探究红色旅游对当地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展示红色文化与绿色旅游的融合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茶语智韵”三下乡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苏区,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调研,了解红色景区发展现状,倾听民意政声,勾勒红色文旅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
红色资源丰富,旅游业蓬勃发展
作为中国唯一以“苏区”命名的乡镇,苏区镇的历史沿革也值得探究。
“茶语智韵”三下乡团队对当地居民进行线下走访,同时对苏区镇开展实地调研,学习苏区镇得名的由来。苏区镇原名“炮子村”,明代属琴江都清溪、松坑社。清代属清溪、松坑、南岭约。1927年大革命时期,紫金县在炮子圩建立了第一个农会,建立了紫金县苏维埃政府。为纪念革命老根据地,建国后,经中央核准,正式将其更名为“苏区”。
苏区镇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与深厚的历史底蕴。目前,苏区镇仍保存着大量革命文物,保留了多达20处的革命旧(遗)址,包括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又称“红屋”)、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苏区农民运动陈列馆等。这些红色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苏区镇因此成为了广东省内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既是市级红色旅游专业镇,同时也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区镇的得名,不仅是对一段革命历史的纪念,也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茶语智韵”三下乡团队于下乡期间前往苏区革命纪念堂参观,每一块展板、每一件文物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英勇与坚强。站在庄重的大学堂中央,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团队经过实地走访与调研了解到,每年苏区镇都会接待大批参观、研学的游客和学生。据悉,2021年苏区镇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超过2万人次。通过参观革命旧址、聆听革命故事,游客和学生能够在感受先辈们当年革命斗争的艰苦环境中,感悟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和平生活。苏区镇政府人员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把红色革命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作为统筹全局的中心工作来抓紧抓实,动员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提高认识,上下一心,真抓实干,推进苏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苏区红色旅游“品牌”。
图为团队人员参观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科教在线通讯员 傅凯佳 供图
发挥资源优势,优化营商环境
苏区推动红绿融合发展模式——红色文化与绿色旅游的结合。
红色旅游不仅令人追忆峥嵘岁月,更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茶语智韵”三下乡团队线下采访了政府职员张委员,“苏区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发展旅游业,通过免费开放景点带动客流量提升,推动餐饮和民宿业发展,创造经济效益,力争让更多的人了解苏区镇红色历史。”张委员自豪地说。同时,政府通过组织各类纪念活动开展爱国教育与红色文化教育,在一些特殊日子,如英雄纪念日,会组织宣誓仪式、参观英雄碑等活动,提升当地人民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积极向英雄先烈学习。
政府在鼓励绿色旅游的同时,积极创造就业机会。红色景点的维护,如清洁和导游服务,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当地居民通过参与这些工作以及经营餐饮业和民宿,获得了经济收益。这些举措有助于为当地居民带来劳动附加值,增加劳动收益,提升生活质量,增进人民福祉。
如今,苏区镇致力于打造一批“红色+”“绿色+”“茶园+”等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同时,紧扣“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夏令营、农家乐等项目,建设红色主题旅馆、餐馆,打造本地特色的农业产品街。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共同为经济发展注入派生动力。
红色热土上的绿色崛起,推动实施“红+绿”发展模式
近年来,在挖掘红色资源价值文化的同时,苏区镇坚持生态保护,坚持在绿色的土地上实现绿色发展,推动产业链条化、集群化,建构苏区“红+绿”发展产业集群。
苏区镇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土壤状况,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茶叶、油茶等经济作物,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当地山清水秀,流溪众多,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青林峰茶叶的高品质。茶园茶香四溢,润泽清芳,有着丰富的茶资源,漫山遍野的鲜绿茶园,在苏区这片红色热土上增添了一抹亮色,也为当地茶农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政府为当地茶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茶语智韵”三下乡团队在调研过程中对政府人员进行采访,了解到政府通过订单购买和政策支持帮助农户销售产品,提供扩展规模的补贴,以此增加茶叶种植,促进销售,赋能苏区经济发展。
位于苏区镇的沐林听风茶园,在种植茶叶的同时也为游客们提供参观和采摘服务,游客们可以学习茶叶的种植知识,体验茶叶的制作过程,亲手泡制一杯属于自己的茶。在茶园的茶室中,也能够品尝到由专业茶艺师泡制的各类茶叶,感受茶文化的深厚内涵,吸引了大批茶叶爱好者前来品茗。
茶园负责人钟秉基,在接受“茶语智韵”三下乡团队采访过程中介绍了茶叶的健康、天然,“主要优势是茶园主打有机绿色,每年都会有质检员来茶园产区做各项有机监测,包括土壤、水源等方面;茶园除草都是通过人工割草机来完成;通过灭虫灯,来实现物理灭虫;同时茶园也会隔一段时间施有机肥,这样既确保了有机绿色,又保证了茶原料的品质。”紫金蝉茶闻名中外,与红色旅游相辅相成,共同助力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发挥红色资源与茶园资源优势,推动红色旅游与绿色茶园发展一体化、集群化,建构苏区“红+绿”发展产业集群,赋能苏区经济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沐林听风茶农 科教在线通讯员 刘林东供图
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
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立足优势而不满足于优势,苏区镇在创新发展中不断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紫金苏区的沐林听风茶园与“茶语智韵”团队结对合作,在茶园中布置由“茶语智韵”团队研发的无人机产品,通过构建数字化孪生模型把握茶园情况并提供数据支持,将科技融入茶园管理之中,提高茶园管理效率,降低茶园管理成本,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益处。“茶语智韵”团队表示,未来将继续研发新一代产品,优化产品性能,为茶园提供更加高性价比的优质服务。
图为团队成员为沐林听风茶农进行技术指导 科教在线通讯员 林雪 供图
历史号角声声催奋进,红色小镇迈步从头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想通过积极谋划产业布局、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服务经济发展,既要有干劲,还得敢用劲、会用劲。近年来,苏区镇大步走出“红+绿”乡村振兴特色发展道路,乡村美了、经济发展了、公共设施完善了、文化生活丰富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苏区镇正不断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在发展过程中,苏区镇也将探索更多发展方式,将科技融入到经济发展当中,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苏区镇经济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图为”茶语智韵“团队抵达沐林听风茶园合影 科教在线通讯员 林雪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