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以科教育人才 以创新筑未来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以科教育人才 以创新筑未来

当前位置:科教在线 > 教育风采 > 正文 分享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成田非遗: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学子探访东盐村粿品工坊的匠心独韵

2024-07-29 03:20 来源:科教在线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科教在线7月28日讯(通讯员 乔伟丽 徐浩珊)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将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2024年7月15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计”忆青春“乡”约盛夏实践队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开展主题为“探寻非遗文化足迹,新媒体‘绽’乡村魅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紧密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所学专业知识,采用线下实地考察与线上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走进非遗”“AI支教”“新媒宣传”等系列实践项目。


实践队到达东盐村粿品工坊 徐浩珊 摄

此行的第一站是走进东盐村粿品工坊,探寻非遗手工艺传承之道。

东盐村,一个古朴而宁静的村落,蕴藏着世代传承的粿品制作工艺。据了解,为推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东盐村于2023年创办了非遗粿品工坊。这里的粿品工坊,广泛吸收全村妇女兼职做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粿品工坊既是乡村振兴创业增收的“试验田”,也是潮汕粿品文化宣传的“新舞台”。


工坊负责人向实践队讲解粿印的文化内涵 徐浩珊 摄

工坊负责人向实践队成员详细讲解了粿品的制作过程和历史渊源。他谈到当时福建人民南下到潮汕地区,把家乡的蒸糕技术带到了当地,蒸糕技术经传承与创新之后逐渐演化为如今的粿品。他表示,粿品工艺十分讲究,从选材、配料到制作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工序。粿品制作是用“粿印”塑形,“粿印”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实践队员观摩粿品制作过程 徐浩珊 摄

走进粿品工作间,看到师傅手法娴熟地揉面、包馅、塑形。在这里,队员们目睹了粿从一块面团到精美成品的蜕变过程。面团在师傅们的手中如同有了生命,经过一番巧妙地揉捏,逐渐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接着,师傅们将各种馅料巧妙地包裹在面团中,再用手轻轻一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粿品便跃然眼前。

粿品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师傅们精心打磨,才能呈现出最终的完美效果。而这种匠心独韵的精神,正是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的重要保障。


实践队员驻足欣赏“粿”文化墙绘 徐浩珊 摄

在探访粿品工坊的过程中,队员们不仅品尝了美味的粿品,更是感受到师傅们对传统技艺的执着和热爱。他们用双手诠释着非遗的魅力,用匠心守护着这份宝贵的传统。


22 赞


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