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在线7月23日讯(通讯员 张敬琨) 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位于秦楚两地交界,被称为“秦头楚尾”。历史上,白河县是南北交通的要冲,南可通往巫夔,北可通商洛,东可扼均房。明清时期,因水运发达,边贸繁荣,商贾云集,素有“小汉口”之誉。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白河县形成了“秦楚边城 水色白河”的地域文化品牌。近年来,白河县围绕打造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大力推进研学基地建设和课程研发,开发了生态保护、红色思政教育、等研学课程,不断完善研学配套设施,为研学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保障。
图为白河县地形图
西安外国语大学“碧水丹心映白河,文旅乡韵绘新篇“乡村文旅宣传团通过几天的调研和走访发现,白河县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兼备,县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地质景观、水域风光、文化遗址等,以桥儿沟、三苦精神教育基地为主的旅游景点达十余个,适合打造为历史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此团队结合前期调研成果,按照“文化场景化、场景主题化、主题线路化、线路故事化”的设计思路,围绕4大主题,策划4条研学线路,讲述研学故事,充分挖掘白河研学旅游发展潜力。实践团策划的4条特色研学线路如下:
图为白河县研学路线图 张敬琨制
碧水汉江行:白河生态探秘之旅
汉江画廊白河景区 ——自然风光的绝佳观赏地
汉江画廊白河景区以其清澈的江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被誉“小汉口”。这里不仅是自然生态教育的理想场所,更是进行水文地质研究的绝佳地点。景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多种珍稀植物和动物,是进行生态教育和自然观察的绝佳地点。
图为汉江 张敬琨摄
图为自然生物图 杨佳怡摄
庙山寨景区 ——地质矿产的探索之地
庙山寨景区以其秦巴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绿松石资源著称。这里的自然景观和矿产资源,为游客提供了探索自然和了解地质的绝佳机会。景区内的地质矿产教育和资源开发利用教育,是进行地质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
图为绿松石 张敬琨摄
图为庙山寨云海 张敬琨摄
歌风春燕景区--生态保护的体验之地
位于白河县的心脏地带,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景区内的自然景观多样,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进行自然生态教育和环境科学教育的理想场所。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多种珍稀植物和动物,为学生提供了近距离观察和研究自然的机会。同时景区内的生态保护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生态保护实践的机会。通过参与生态保护活动,学生可以增强环保意识,学习生态保护的知识和技能。
图为歌风春燕景区 阴思含摄
该研学路线通过让学生亲身接触和探索自然环境,显著提升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生物多样性的了解以及生态保护的意识。这些路线精心选择在拥有壮丽自然景观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地区,如山脉、河流、森林和湿地,确保学生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进行科学探究和户外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学生深入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掌握水文地质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
红色印记:革命精神传承之旅
三苦精神教育基地 ——革命精神的传承课堂
三苦精神基地,以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革命精神,成为研学旅行的重要一站。基地内的红色教育资源丰富,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和革命文物,为进行红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可以在这里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图为三苦精神基地 杨佳怡摄
白河县烈士陵园--倾听伟人的故事
白河县烈士陵园是陕西省白河县一处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始建于1952年,原址位于魁星山南侧山凸处,后于1972年迁移至魁星山西坡,占地近百亩,四面环城,北临东流汉江,南跨“铁龙”滚滚,园内绿阴耸耸,建有纪念碑、魁星楼、碑亭、清风亭、革命烈士陈列室等重点仿古建筑物,安葬着158名烈士,包括两次解放白河英勇牺牲的烈士、为三线建设贡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铁道兵战士,以及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一等战功的刘安林烈士等,每年清明节及“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赶来扫墓瞻仰的干部、学生络绎不绝,年平均接待外来游客近4万人次,1989年9月被列为县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陕西省委授予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12月被列入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陵园内还建有126米的墙式文化长廊,古朴大方、庄重典雅,展示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和革命故事。
图为白河县烈士陵园 杨佳怡摄
该路线通过实地参观历史遗迹、纪念馆和博物馆,让学生直观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重要历史事件,增强历史意识,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这些精神。通过实地考察和互动体验,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提升学习的生动性和实效性。同时,路线设计融入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民俗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体验和学习地方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红色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并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和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此外,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通过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形式,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与当地居民、历史见证者的交流,增加学生的互动机会,提升学习的真实感和参与感。
历史长河:人文探秘与文化传承之旅
桥儿沟文化旅游街区——历史文化的生动课堂
桥儿沟文化旅游街区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以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和依山沟走势的街巷闻名。这里的古建筑和街巷布局,展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是进行历史文化教育和民俗文化体验的重要场所。
图为桥儿沟 张帆摄
图为桥儿沟 阴思含摄
该路线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和文化遗址,学生能够直观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变迁。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节庆活动、民间艺术表演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升文化自信。结合白河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民俗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全国性文化的同时,感受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态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让学生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匠心筑梦:劳动精神与实践探索之旅
天宝梯彩农园景区 ——现代农业的实践基地
天宝梯彩农园景区“大地艺术・梯彩天宝”为主题,融合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内的梯田景观和农耕文化,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农业劳动和学习农业知识的机会。这里的现代农业教育和农耕文化体验,是进行劳动实践教育的理想场所。
图为成员体验劳动项目 张敬琨摄
图为天宝梯田景区劳动教育安排 张敬琨摄
图为劳动教育试验地 张敬琨摄
该路线将农业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农耕活动,直观感受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理解农业劳动的艰辛与价值。这种路线设计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与土地、作物、农具的直接接触中体验农耕文化,感受自然规律,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它强调教育性,通过参与农耕劳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农业知识,还能培养劳动技能,增强劳动观念,提升劳动素养。互动性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鼓励学生与农民、农业专家互动交流,学习农业技术,了解现代农业发展,增强对农业的理解和认识。此外,这种路线还具有综合性,结合农业科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跨学科知识,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总之,近年来,研学之旅俨然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农旅融合的“新干线”。白河县可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为进一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打造集旅游观光、教育科普和农事体验于一体,“旅游+研学+农业+产业”的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