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在线7月20日讯(通讯员 林巧妮 赵伊琳)2024年7月20日,广东培正学院植上青耘实践团踏上红色之旅,前往英德市东华镇鱼湾苏维埃旧址纪念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厚植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
历史回顾
英德市苏维埃鱼湾村旧址,即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英德市东华镇鱼湾村西面,是一座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古建筑。作为清远地区首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图为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牌匾。罗欣宜 摄
图为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内景。罗欣宜 摄
图为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内景。罗欣宜 摄
图为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潭洞暴动浮雕。罗欣宜 摄
图为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党史介绍。罗欣宜 摄
1927年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广东当局也在同年4月15日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省。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中共广东省委按照这个总方针,要求全省各地组织工农暴动,英德成为北江暴动的中心地区之一。1927年至1931年间,鱼湾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先后举行多次武装暴动,其中“鱼湾暴动”震动了整个南粤。1931年8月29日,鱼湾苏维埃政府在鱼湾村的大同社学(即现旧址)正式成立,廖光禄任主席,同时成立两个苏维埃政府领导的工农赤卫大队。
建筑特色
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占地面积约1340平方米(也有资料提及占地面积约983平方米或996平方米,可能因不同时期的测量或修缮而有所变化)。建筑为砖木结构组成合院式建筑,前后两幢楼房,四门归厅,共有房屋21间。每一幢楼房均为砖瓦木古祠堂式结构,栋梁门楣仍保存有少量人物画和山水画。旧址内部设有陈列室、正房、左右偏房等,正房显得空旷,左右偏房分别是卧室和财务室,木格窗已经褪色。
图为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内景。罗欣宜 摄
历史意义
鱼湾苏维埃政府是英德乃至清远首个苏维埃政权,对当地的革命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鱼湾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国民党英德当局在英东地区的反动政权和反动势力,建立了人民政权,并将红色种子散播在这片土地上。旧址现为重要的革命历史教育基地,通过陈列的场景、文物、史记等,重温光辉历史,传承革命精神。1991年,英德县委、县政府拨出专款维修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并对外开放。此后,该旧址被公布为英德县文物保护单位、清远市第一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清远市第二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图为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内景。罗欣宜 摄
图为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内景。罗欣宜 摄
继往开来
实践团成员们在第三代守护人钟华为馆长的引导下,深入了解了该政府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并深切缅怀了邬强、胡曙光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面对馆内珍贵的文物,队员们无不心生敬仰,感慨于革命先辈们为国家和民族利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图为第三代守护人钟华为馆长回顾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历史。罗欣宜 摄
图为第三代守护人钟华为馆长回顾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历史。罗欣宜 摄
图为第三代守护人钟华为馆长回顾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历史。罗欣宜 摄
活动现场,学生党员赵伊琳同志在炽热的阳光下,庄重地重温了入党誓词,誓言铿锵有力,表达了对党的忠诚与热爱,以及对人民的深情承诺。这一举动不仅是对个人入党初心的深刻铭记,更是对全体实践团成员的一次心灵洗礼,激励着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
图为党员赵伊琳同志带领实践队员重温入党誓词。罗欣宜 摄
图为党员赵伊琳同志带领实践队员重温入党誓词。罗欣宜 摄
“追寻红色印记,赓续红色血脉”,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肩负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他们表示,将把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精神风貌作为前行的动力,以奋斗之名书写清澈挚爱,以少年之志贡献祖国未来。
此次红色教育活动不仅增强了培正学子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让红色精神成为引领他们成长的灯塔。未来,他们将继续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