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在线7月25日讯(通讯员 姚力铭)七月的骄阳似火,但这并未阻挡广州华夏职业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佛冈县工作站“农作物科普实践团”的10名大学生踏入清远佛冈县迳头镇仓前村的脚步。他们肩负着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重任,满怀热情地开启了为期14天的乡村振兴之旅。
在这片热土上,他们不仅深入田间地头,针对农产品品牌认知度低、品质参差不齐、销售渠道单一等实际问题,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其中,郭思敏、陈漫、梁如玉、萧玥四位团队成员更是联手开发了AR程序,为农作物科学知识的普及插上了数字的翅膀。该程序可以提供全面、互动性强的农作物科学知识普及,包含农作物生长环境、生长过程、生态价值、栽培技术等方面,对当地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实践团的不懈努力下,他们成功开发了“农产品数字化展示管理平台V1.0”,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完美结合,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农作物科普实践团积极对接乡村振兴人才引育过程,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知识,指导当地创建和运营“凤栖梧桐”短视频平台账号和微信公众号、“农作物科普”微信公众号、“迳头小萌笋”小红书账号等新媒体账号,先后发布作品近200条,并制作海报、宣传册、H5页面等,各类作品点击量近10万次,通过记录和传播迳头镇特色产业的魅力与活力,吸引更多有情怀、懂技术、有知识的新农人返乡,为当地政府“雁归计划”人才引育工程助力。
为更好地展现当地特色,实践队“兵分两路”,一队深度挖掘乡村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内容,如乡村纪录片、短视频、优秀返乡青年代表访谈等,展示乡村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的同时,宣传当地返乡青年成功案例、人才支持政策、对接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等,多方面助力返乡青年创业。另一队在迳头镇人才驿站仓前服务点建立数字内容制作基地,为本土人才提供实践平台和培训资源,提高其数字内容制作能力。同时与本校探索合作事宜,共同探索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制作理念引入乡村,提高本土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拍摄取景中,实践队伍走访佛冈迳头镇革命老区红色革命基地,将红色革命元素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展现迳头镇独特的红色历史和乡村风貌,提升村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吸引更多有情怀、有志向的人才关注并参与迳头镇的乡村振兴事业,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农作物科普实践团”不仅为乡村振兴人才引育提供了丰富的摄影素材和场景,还获得了佛冈县团委的高度评价。佛冈县团委针对本次报道“三下乡”实践活动报道一出,阅读量高达1839,点赞量133,转发次数更是达到了18次。这不仅是对实践团工作的认可,更是对他们智慧与力量的肯定。展望未来,实践团将进一步深化探索,针对当地麻竹笋品牌营销策略、数字科普推广和品牌故事撰写及IP设计制作等方面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他们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与创新,定能为当地农业数字化转型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