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在线7月22日讯(通讯员 游柯兰)为牢筑“七个一百”大学生成长计划,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7月22日,闽江学院人文学院“畲风海韵”调研实践队赴福州市罗源县八井村开展“福州罗源畲族乡方言文化典藏调查”主题暑期研学实践活动,深入畲族村落,追寻畲族人民生活足迹,感受和合儒雅、崇礼重教的畲族文化。
畲史长廊寻根脉,文化薪火永相传
7月22日,“畲风海韵”调研实践队员来到罗源县八井村畲族民俗文化展示馆参观。讲解员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物展示,向实践队员们详细介绍了畲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实践队员们在一顶顶“凤凰冠”、一幅幅畲家刺绣中领略畲乡风情,聆听岁月低语,感受民族活力之盛,汲取宝贵的民族精神力量。
八井村畲族民俗文化展示馆记载着习近平总书记来罗源调研工作、深入松山镇八井畲族村慰问畲族群众的经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与畬族是有缘分的,我的心系着畬族人民”。实践队员游柯兰表示,她将带着这份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深入地了解畲族文化,以文字追寻畲族人民奋斗的身影,彰显新时代中华民族活力之盛,展现民族复兴的伟业征程。
(图为畲族民俗文化展示馆讲解员讲解畲族头饰凤凰髻。通讯员 游柯兰 摄)
畲风小院话桑麻,海韵乡情瀚无垠
随后,实践队员们拜访了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兰曲钗。兰曲钗热情地接待实践队员,并亲自展示了畲族服饰的制作过程;在兰曲钗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们还参与了畲族服饰的试穿和拍照活动,穿上精美畲族服饰的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了畲族服饰的独特魅力和非遗技艺的珍贵价值。
(图为实践队员询问兰曲钗畲族服饰的问题。通讯员 黄鑫源 摄)
非遗畲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兰银才用畲族方言为实践队员介绍了罗源“凤凰装”服饰以及畲族医药学方面的知识,从精美的畲族服饰到独特的民俗活动,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到现代的畲乡变迁,实践队员沉入山烟渺渺的畲族生活画卷,用笔记录,用心贮存,深刻感悟畲族方言民俗文化典藏的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兰曲钗工作室。通讯员 游柯兰 摄)
(图为非遗畲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兰银才为实践队员答疑解惑。通讯员 游柯兰 摄)
畲族八井村乡村振兴建设逐渐蜕变,恰如习近平总书记诗云——“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福建人民正在山海之间,绘就一幅闽山闽水的新画卷。
本次扎根八闽振兴乡村专项暑期研学实践活动是人文学院推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全程由闽江学院人文学院蔡国妹老师跟进,现已获得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展现担当作为的战场,更是抒写精彩人生的舞台。作为福建青年的一份子,人文学院“畲风海韵”实践队员们也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立足专业特色优势,以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入学习畲族文化,担好社会责任,不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