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在线南召7月5日讯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农业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新质生产力这一催化剂应运而生,它通过使用数字化工具,引入先进的科技创新手段和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质量的优化以及生产过程可持续性的新型生产力。2024年7月5日,南阳理工学院范蠡商学院周青浮院长携刘逢雨、顿敏琦等多名指导教师及“新质绘新农,青春我担当”社会实践团的13名同学深入南召县乔端镇马别湾村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和互动交流,学习当地独特的产业模式和文化精神并将先进的科技知识和创新理念带到当地农产品种植、生产、销售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此外还对当地村民进行电商直播培训,面对面交流以及现场指导,鼓励村民更新观念,接受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图为志愿服务队为村民进行电商直播培训。科教在线通讯员 杜潇晴 供图
随后,马别湾村第一村书记李同珍书记向社会实践团队就马别湾村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在了解了马别湾村的实际情况后,社会实践团队针对新质生产力助农方面向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问卷填写期间向村民科普宣传了除电商直播外的其它关于新质生产力助农的方案,比如:立体种植、无人机喷洒、智慧灌溉等方面的知识。据村民培训后交谈得知,在培训之前,村民对新质生产力,电商直播、视频运营、大棚种植、无人机喷洒等技术了解都是比较浅显的,只是在手机或电视上看到过类似新闻,并没有尝试运用。经过培训之后,对这些新生产助农的方式都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并表示在接下来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中,将会试用这些方法,提高种植效益从而促进增收。
图为志愿服务队通过展板向当地村民科普新质生产力。科教在线通讯员
杜潇晴 供图
5日下午,李同珍书记带领志愿服务队一行人参观合作社的香菇种植基地,香菇主要生产种植季节在春秋两季,但在温室大棚技术的加持下,技术赋能产业,形成了一年四季都能种植生产的优势。在双方交谈中得知,马别湾村在村书记的带领下不断朝向高质量发展,村里除了大棚发菌香菇的种植,还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猕猴桃产业。村内对于大规模的香菇进行集体承包制,达到资源集约化利用以及技术和管理水平双提升的同时,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除此之外还为当地百姓提供创业机会。同时在香菇的收益和销量上,就去年2023年村里卖出的香菇一单就可盈利9块钱,在往年的销售中,最高业务订单可达6万单,为当地居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图为李同珍书记带领志愿服务队参观发菌香菇基地。科教在线通讯员
刘炳坤 供图
其次,李同珍书记带领志愿服务队参观村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在李书记的介绍中得知,马别湾村还建有智慧医疗服务点,可以随时检查人的十八项指标,并且数据直接与南召县县医院连通,这使得村民的健康有力的保障。随着科技发展,村里也实现了云广播、云摄像全覆盖,据村书记介绍,这种覆盖针对发生盗窃或者村里个别家庭发生矛盾等情况时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解决。另外,马别湾村还巧妙结合地理优势,探索中药材种植新路径,智慧地开发和利用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业,以此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
最后,南阳理工学院范蠡商学院带队教师表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经历。我们的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更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为南召县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图为南阳理工学院范蠡商学院志愿服务队在马别湾村合影留念。科教在线通讯员 赵仔超 供图(通讯员 周青浮 令宣华 周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