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分享

【教育科研】“研”语促教,教以思进———记洋口镇中心小学第四次语文教研活动

2024-06-28 15:28  来源: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洋口镇中心小学 分享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复制内容
—扫一扫 分享—

 五月芳菲未尽,

  教研意蕴犹浓

  为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 ,5月23日下午,在语文教研组长祝晓玲的组织下,洋口镇中心小学开展了本学期第四次语文教研活动。

活动一: 课例展示

   本次活动由骨干教师汤映洲老师进行课例展示,课题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

    课堂中,汤老师把握童话传递真善美这一体裁特点,采用以读促悟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一遍又一遍走进文本,感受花园的美丽,感受童话传递的美好。在朗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以读促情。

   汤老师还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领悟学习童话的方法,聚焦童话的奇妙之处和人物形象的真善美,从而强化学法的渗透,彰显语文教学的张力。

    汤老师在知识深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从导入新课到教学过程,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值得老师们学习和借鉴。

   第二节课,赵塘完小程心怡老师带来整本书阅读教学———《安徒生童话》导读课。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童话类故事的特点,程老师在导读课上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指导。

1、看封面和封底、读目录,提取有效信息,激发阅读兴趣。

一本书和一篇文章的阅读方法存在差异。《安徒生童话》故事比较多,因此程老师指导学生树立全局观念,用最短的时间建立起对图书的宏观认识。她指导学生从封面中提取书名、作者、插图、出版社等基本信息。经过一番指导,有学生提出来阅读目录也很重要。通过读目录,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了解故事,另一方面可以放飞自己的想象力,由目录不多的文字去猜想故事内容,从而激发阅读此书的兴趣。通过指导,学生收获了读封面、读封底、读目录的阅读方法,拿到一本新书时能更好地树立全局意识。

2. 借助插图,巧妙设疑,推动趣味阅读。

童话面向儿童,因此书中有许多精美的插图,封面配图也是如此。阅读童话不仅仅在于读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更大的乐趣在于孩子们可以借助插图来展开自己的想象,活跃思维,从猜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更大的收获。在导读课上,通过出示不同版本的封面配图,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让你选择一个故事做封面,你会选择哪个故事?为什么?让学生把知道的故事内容与配图相结合,从而加深阅读感悟,对故事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3. 依托精彩片段,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助力自主阅读。

为了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结合故事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进行品读赏析,在品读文字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阅读童话故事常用的方法有:摘抄好词佳句、制作人物名片、略读法、精读法、画故事时间轴、写感悟、制作阅读报。结合《拇指姑娘》这个故事,程老师以“猜读”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师生共读环节抓住文字细节,展开想象,大胆猜测故事的情节发展以及故事结局。在此过程中还鼓励学生读到自己喜欢的词句时可以摘抄下来,也可以试着演一演。有了这些阅读方法,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会更有方向,这些阅读方法便是给学生的自主阅读插上了翅膀,助力他们在阅读之路上走得更远。

活动二: 作业设计

   骨干教师王贵乡根据学生的发展差异,依据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学习任务而设计了作文练习,重点引导孩子对旁白和留白在想象作文中的运用。

活动三: 互动交流

   正所谓“众人拾材火焰高 ”。老师们紧扣教材畅所欲言,在肯定汤映洲老师课堂的优秀表现同时,针对性地给予适宜的意见,气氛热烈而又井然有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主要是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新课标明确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学的方式有哪些?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首当考虑的核心问题。

  研无止境,且思且行。此次教研活动彰显了洋口小学语文教研组对打造轻负高效课堂的积极探索。洋口小语人将继续深耕不辍,履践“研”途。


阅读下一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