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2023年7月25日,华中科技大学“喻竹计划”广西东兴实践队与华科大经济学院文艺瑾同学赴竹山村开展乡村调研,队员们切身了解了竹山村的基本情况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竹山村支委合照
喻见竹山,初悟乡村魅力
竹山村是一个集海陆自然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于一体的边海渔村,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和陆地边境线的交汇处,与越南芒街隔河相望。近年来,竹山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浅海养殖、乡村旅游为主要产业,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壮美广西·乡村振兴”年度特色案例等荣誉。
图为竹山村(来源:东兴市融媒体中心)
实地走访,感知民意民情
01连片青田叩响农民致富门
第一站,实践队的成员们来到了竹山村辣椒种植基地,初期发展阶段的基地尚在进行大棚搭建,预计2023下半年可种植120亩辣椒,2024年能见成效。竹山村第一书记许成羽向我们介绍,因村集体经济发展,流转土地后形成连片的种植区域,竹山村才能在众多村庄中优先把握大规模种植辣椒的机会。种植基地建设后,既能缓解土地闲置荒废的状况,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因辣椒成熟后需要人工采摘,可为村庄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盘活乡村剩余的闲散劳动力。
图为实践队成员走访辣椒种植基地
02产业升级谱写时代新篇章
第二站,许书记和镇领导带领实践队伍前往竹山月季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由于月季花易感染病虫害,潮湿雨季发病率高,且生产维护过程比较困难,因此基地老板从主销月季转为主营全年可扦插、且更易养活的三角梅。基地主要以育苗为主,通过网络直播、淘宝店铺现销三角梅。实践队员悉心请教老板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老板这样回答:
第一,诚信。由于天气原因花卉存活率不确定,为了保证供应,只卖现货。
第二,服务。店铺是村内同行里唯一一家做到包一个月售后的花卉店,尽量避免货不对板。
第三,品质。三角梅有120多个品种,当天打包当天发货,以防三角梅过度缺水而发黄腐烂。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月季种植基地学习
03文旅融合走稳乡村振兴路
竹山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村内的大清国一号界碑、广西沿边公路起点零公里纪念坛与山海相连地标广场等为当地民众及外来游客开展红色实践学习、体验乡村特色风情提供旅游价值。实践队员们在此走访参观、调研学习,深刻感悟文脉古迹的历史底蕴。竹山古街在清末时期是远近闻名的繁华商埠,村委计划在保持老街古朴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活化利用文旅资源,激发古街活力,重现往日辉煌。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红色旅游景点
做足调查,答好民生考卷
田间走访后,实践队员来到支委组织的交流座谈会环节。座谈会上村支书详细介绍了竹山村的发展情况。竹山村在文旅资源开发上有着政府支持的优势,但却存在着人才缺失、劳动力匮乏的难题。来到真实的基层,实践队员深切的感受到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应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的时代使命,将专业本领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以青春之志,扎基层之根,植爱农之情,成兴农之业。
图为实践队员与竹山村支委座谈会
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民族复兴需要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则需要青年献力。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华科大“喻竹计划”广西实践队员们树立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与决心。竹山村振兴之路上,将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主线,牢固农业基础,发展旅游业态,注入文化灵魂,深挖乡村价值,相信竹山村通过坚定的信念、创新的思维与务实的行动终将实现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振兴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