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汉服的学生们轻舒广袖,款款而行,吟诵对春天的赞美。(摄影:朱鲜艳)
水边新绿野草,陌上粲然花枝,正是一年春好处。近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在金子般明亮灿烂的黄花风铃木林下举办复古浪漫的花朝节活动。赏红、踏青、投壶;飞花令、猜字谜、湖畔写生、社团展示……师生们围绕“寻春足迹,笑伴花开”主题,共度唯美春日。
花朝节活动现场。(摄影:李思维)
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它与上元、端午、中秋、重阳等被奉为汉族最重要的岁时八节,一般在农历二月举行。在唐代,农历二月的花朝节与八月中秋节并举,合称“花朝月夕”,盛极一时。
学生身穿汉服,在花海中共度春日。(摄影:李思维)
活动现场,身着汉服的同学们轻舒广袖,款款而行,吟诵对春天的赞美。他们还依传统祭拜花神,礼敬经典,并邀约来宾及观众用红色布条书写美好祝福与心愿,然后将布条挂在树枝上,名曰“赏红”。
学生用红色布条书写对春日的美好向往。(摄影:朱鲜艳)
师生们把美好祝愿挂在春风里。(摄影:叶弘彦)
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汉之华章汉服社指导老师朱盈蓓第九次担任祭拜花神仪式的献官。她表示:“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应局限于课堂之上。现在同学们穿着汉服和好朋友来到这里,共同还原花朝节的仪式,这便是真正将课本上的知识带到了现实。”
打扮成花神的大学生们漫步花海中。(摄影:叶弘彦)
“参加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子戴芷兮在仪式里扮演山茶花花神。她说:“我们希望更多人了解花朝节,了解传统文化,也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参与拜花神仪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摄影:李思维)
“让青年学子重拾传统文化,让传统回归生活。”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历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教育,本次花朝节活动通过传统活动的再现以及社团的摆摊展示及表演,让青年学子亲身感受春日里百花盛开、众人相庆的节日文化,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这将助益青年学子挖掘、阐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舞蹈与春意盎然的场景相结合。(摄影:李思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花朝节,主办方还特意把活动地点“搬”到“只应童话有”的高饱和明黄“花海”之中,即位于栖霞路附近的黄花风铃木林。据介绍,黄花风铃木又名毛风铃、毛黄钟花,为紫葳科落叶小乔木,自然花期为春季3月至4月,此时正逢盛放期,美得令人心醉。
黄花风铃木林(摄影:黄建清)
学校一向重视校园绿化工作,截至目前,拥有花木植物(不含室内盆栽植物和校园菜地蔬菜)515种,隶属于126科382属。这个春天,学校照例开展了一年一度的绿化苗木补植工作,共种植乔木120株,涵盖20多个树种。其中,补种榕树18株、串钱柳21株、凤凰木13株、黄花风铃木3株。经补植,学校黄花风铃木的数量达到23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