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以科教育人才 以创新筑未来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以科教育人才 以创新筑未来

当前位置:科教在线 > 教育风采 > 正文 分享

华南理工大学“华鲤梦绿使团”暑假深入乡村开展环保科普活动

2025-10-02 23:32 来源:科教在线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科教在线9月11日讯(通讯员 刘靖秋) 为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推动全民生态环境科学素养与环保意识的全面提升,2025年7月14日至30日期间,华南理工大学“华鲤绿梦使团”的志愿者团队走进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松竹镇下田村,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环保主题活动。志愿者们通过趣味课堂、互动实践等方式,将生态保护知识播撒至乡村校园,同时以分点宣讲、案例分享等形式点燃村民对绿色生活的热情,在乡野间架起了一座连接科学认知与行动实践的“生态桥”

图为”华鲤梦绿使团“成员在下田村小学对面的合照(王振熙供图)

乡村课堂播绿意:环保种子在童心中萌芽

活动开展期间,团队成员积极奔赴乡村,全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科普活动。为给乡村孩子带来优质学习体验,团队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环保课程。课堂上,成员们巧妙运用互动问答环节,激发孩子们主动思考,同时借助实验演示,将抽象的环保知识转化为直观可见的现象。孩子们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以及节能减排的关键要点。这些精心打造的课程,作用显著,不仅有效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视野,让他们对环保领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如同在孩子们心田播下了环保的种子,随着时间推移,必将生根发芽,促使他们成为环保理念的积极传播者与践行者。

图为"华鲤梦绿使团”成员为小朋友上课(杨舒雯供图)

小手牵大手:乡村儿童用清洁行动“擦亮”绿色家园

团队成员还多次发起环保清洁行动,带领乡村的孩子们组成"环保小卫士"队伍,共同对村道、校园等公共区域展开"地毯式"清理。孩子们手持工具认真捡拾垃圾的身影,成为乡村一道温暖的风景线。在劳动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增强了体质,更通过亲身实践理解了"垃圾不落地"的深层意义——每捡起一片纸屑,都是对家园的一份守护;每分类一件废弃物,都是对地球的一份责任。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兴奋地分享:"我要把垃圾分类歌教给爷爷奶奶!"这份由实践萌发的环保热情,正随着他们的脚步延伸至每个家庭,汇聚成守护绿色乡村的蓬勃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小学学生一起捡拾校园内垃圾(吴静宜供图)

“坝”气十足谈环保:手册+问卷=生态“超链接”

除了在课堂为孩子们播撒环保知识的种子,团队成员还将宣传阵地延伸至村民家中、村子大坝,开展"敲门行动"式环保宣讲。他们手持定制的《六五环境日知识》宣传手册,与村民们,从垃圾分类技巧聊到农药瓶回收政策,将生态保护理念转化为柴米油盐间的实在建议。针对部分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团队创新调研方式:将生态环境科学素质评估问卷转化为纸质版,通过"问卷生成-文档校对-打印"三步流程,确保每道题目都清晰易读。成员们蹲坐在坝子上与村民逐题讲解,累计完成40余份有效问卷,村民们积极配合、握着笔认真勾选的样子,让年轻志愿者深受触动。当8岁的小雨拿着打印好的问卷兴奋地说"我要教奶奶填这个"时,团队更加坚信:环保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心与心的共鸣。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问卷与建议,正为乡村生态振兴绘制着最真实的蓝图。

图为团队成员向学生开展环境科学素质评估问卷调查(朱与斌供图)

华南理工大学“华鲤梦绿使团”于暑假期间开启了环保科普之旅,深入乡村地区积极推进相关工作,成功在松竹镇下田乡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播下了绿色希望的种子。此次活动成效显著,极大地增强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有效提高了他们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使团成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优势,秉持创新精神,把晦涩难懂的环保理念精心转化为通俗易懂且生动有趣的科普内容。他们采用寓教于乐的科普方式,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对绿色生活的热情,促使村民积极投身于绿色生活实践。展望未来,“华鲤梦绿使团”将继续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推动绿色发展梦想早日成为现实。




5 赞


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