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课并举办研学
2025年7月12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鹄鸣三元实践团通过澄海灯谜非遗文化体验与海防历史实践教育两大课程,借助沉浸式互动深化文化认同,厚植家国情怀。

图为实践团成员王智向学员们介绍澄海灯谜非遗文化鼓声灯影溯千年
活动伊始,实践团王智老师以视频为引,系统讲解了澄海灯谜的历史渊源与创作精髓。学员们在充分了解澄海灯谜之后,即学即用——分坐四边,围合成方,伴随铿锵音乐声传递灯笼,音乐骤停,持灯者即兴解谜。通过击鼓传花的形式,学员们亲身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王智向学员们展示灯笼 灯谜——一项起源于古代隐语的文化活动,王智老师细致地为大家介绍了灯谜的起源和广东潮汕地区独具特色的灯谜分支——澄海灯谜。
图为学员持灯解谜,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击鼓传花——一种历史悠久的娱乐活动,王智老师详细介绍了这项娱乐活动的发展史,并且将击鼓传花与猜灯谜的活动创造性地结合了起来。
沙盘方寸筑海疆 午后,实践团李演老师系统阐述近代海疆防御的悲壮历程。运用详实的史料与生动的战例剖析,筑牢学员海防意识根基。随堂开展的“海防知识竞答”环节,学员们踊跃抢答,将历史认知转化为思辨火花。课程创新融合理论与实践,在手工实践环节,学员分组协作,亲手构建海防沙盘模型。方寸之间还原历史战场,以立体化实践深化蓝色国土认知。

图为实践团成员李演正在为学员们授课 李演老师带着同学们走进广东海防的时光长河。从珠江口古老炮台的坚守,到汕头、湛江海域的近代防御,每一处岛屿、每一座工事都藏着故事。同学们听着讲解,仿佛看见先辈们在粤海沿岸筑起防线,历史的厚重感在课堂上蔓延,“守护海疆”的种子悄然种下。
图为实践团成员王艺菲协助学员们制作海防沙盘模型 实践团的老师们指导如何用模型还原粤海海防——岛屿错落,炮台林立,舰艇巡航。同学们分组协作,专注于地形与设施的搭建:有人定位万山群岛的坐标,有人摆放虎门炮台的模型,指尖起落间,粤海防线在沙盘中“复活”。没有多余装饰,只以精准的布局和逼真的模型,再现历史中的海防图景。当沙盘完成,岛屿与炮台相互呼应,宛如缩小的粤海防线,每一处细节都映着同学们对海防的理解,让“知粤海、护海防”的信念,在实践中愈发清晰。
图为学员们制作的海防沙盘模型
本次课程以“文化传承+海防铸魂”双轨贯通,既借灯谜非遗激活传统智慧基因,更以沙盘推演重构历史国防现场。当千年谜韵在鼓声中化为青春思辨,当海疆烽烟于方寸沙盘凝作立体记忆,鹄鸣三元实践团“以文固本,以践强志”的育人探索,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澎湃新生——非遗薪火照前路,海防雄魂立脊梁!
通讯员:邹家骏
审稿员:殷美玲 梁慕瑜
2025年7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