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等重要部署,积极响应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的号召,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衿志远”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暑期深入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的明晖社区开展“青矜撒阳光,哺育志远梦”公益实践活动。团队重点围绕安全守护,心灵成长,环保实践三大主题开展活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社区发展彰显青年担当,让少年的梦在眺望里愈发清晰向远。

◆【安全守护】:“关爱生命 安全成长”
安全防护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安全意识的培育是守护他们成长的关键防线。“关爱生命 安全成长”主题活动以“认知—体验—内化”为主线,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体验。

情景化讲座:在故事中读懂“安全密码”
“安全教育不是恐吓,而是赋能。”团队成员秉持这一理念,通过理性分析与技能训练,引导青少年从“被动保护”转向“主动防御”。成员们精心制作“危险的事情我不做”主题课件,以卡通动画呈现交通安全、居家安全、防溺水、防触电等生活场景,用生动案例解析风险防范要点。课堂上,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与踊跃举起的小手,见证着安全守护的种子在心中悄然扎根。
◆【心理健康】:"知心姐姐的魔法信箱”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关注度的提升,社区儿童的情感需求与心理成长愈发需要关注。团队以 “知心姐姐的魔法信箱” 为载体,通过书信交流、趣味活动与心理辅导,为孩子们筑起温暖的心灵避风港。

动画疗心:知心姐姐帮助心理成长
活动以动画短片《小乐的心事》拉开序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随着短片定格在小乐对日记本发呆的画面,"我的烦恼我来说"环节正式开始——孩子们在星星便签上匿名写下自己的成长困惑。稚嫩的表达,是属于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在他们将便签粘贴到PPT中的"星空烦恼墙"后,团队成员随即选取典型案例,展开情景模拟,学习情绪表达技巧,帮助他们解决成长困惑。通过"表达-梳理-解决"的完整闭环,借助动画短片、匿名书写、情景模拟等多元形式,帮助孩子们建立积极的问题应对模式。
◆【环保实践】:“垃圾分类 携手童行”
活动以动画短片《小乐的心事》开篇,当画面定格在小乐对着日记本发呆的瞬间,“我的烦恼我来说” 环节正式启动。孩子们在星星便签上匿名写下成长困惑,稚嫩的字迹里藏着最真实的心声。待便签贴满 PPT 中的 “星空烦恼墙”,团队成员们选取典型案例开展情景模拟,引导孩子们学习情绪表达技巧,在 “表达 — 梳理 — 解决” 的闭环中建立积极的问题应对模式。

知识课堂:在问答中解锁“环保秘籍”
“毛绒玩具属于什么垃圾?” 面对这类生活化问题,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抢答,现场气氛热烈。团队成员特别设置奖励机制,答对题目可获得神秘小礼物,进一步激发参与热情,让环保知识在互动中深入人心。
创意手工坊:彩条编织传达环保理念
一根根纸条五彩斑斓,对应着一条条彩虹的颜色,缤纷的彩条在孩子们的巧手中重获新生。亲手制作有关环保的手工艺品能让理念从纸面外化于实践,是他们投身感受其意蕴的绝佳时机。团队成员指导孩子们将各色的纸张编织成一张张密集的彩虹网,以此作为背景,同时也巧妙地运用了镂空工艺,将代表投放垃圾的人物形象与垃圾桶造型精准呈现。精心的编织、排列,色彩碰撞间极具视觉冲击力,彩条翻飞间,环保理念悄然扎根。
精准投放游戏:贯彻落实垃圾分类
游戏中设置了四个迷你分类垃圾桶模型,孩子们需将印有各类垃圾图案的贴纸(如电池、菜叶、报纸等)快速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上。在团队成员的引导下,孩子们快速辨别并精准投放到对应的迷你垃圾桶中。从“过期药品”到“西瓜皮”,每一张贴纸都是一次环保知识的实战演练,现场比拼的倒计时更让分类行动充满挑战乐趣。这不仅是对孩子们反应能力与灵敏度的考察与训练,更是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消化与巩固。
总结:“我们不是短暂的夏日萤火,而要成为触发持续成长的阳光。”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青衿志远” 志愿服务队以 “青矜撒阳光,哺育志远梦” 为初心,用安全守护筑牢 “平安成长” 屏障,以心灵成长浇灌 “自信向阳” 力量,借环保实践培育 “绿色未来” 担当,在精准服务中架起双向成长的温暖桥梁。团队坚信,每一份真诚付出都将化作滋养成长的养分,助力孩子们向阳而生、逐梦前行。未来,团队成员们将继续深耕社区需求,以专业赋能服务,用创新开拓路径,让青春之光在服务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