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在线讯(通讯员 杨中宏 徐博文 彭志杰)7月4日,赣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玉茗筑梦” 实践队在姚芳、赵亚萍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赴抚州市南城县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以“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双轨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担当。

上午,实践队走进建昌帮药业文化展厅。1700余年的传承历史在馆藏文献与“建刀”、“雷公刨”等非遗工具中静静流淌,“药不过建昌不灵”的民谚印证其历史地位。当讲解员娓娓道来“建昌帮”的辉煌历史与“炒、炙、煨、煅、蒸、煮”等炮炙13法时,队员们无不感慨于先人探索自然、守护健康的非凡智慧。


亲身体验是实践育人的灵魂所在,其精髓唯有在动手参与中才能充分释放。在队员们的强烈要求下,建昌帮药业品牌总监、非遗传承人黄国华在炮制工坊开展教学示范。他以通草为标本,在传统建刀台演示饮片切制技法。实践队员们在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沉浸式体验了“白芍飞上天”背后“十余支白芍握于掌、上下运刀见真章”的严苛标准,每一片饮片的薄度与均匀度,都是对“游刃有余”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

“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崔家泉应邀与赣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学子们进行了座谈。他强调:“青年要坚持将一事学精学专,切药需深厚技术保障药效。表示作为非遗传承人,愿倾囊相授,期盼中医药文化后继有人。”他结合现代医药工业化趋势,与队员们探讨了传统技艺与产业需求的平衡之道,崔家泉的坚守与传承精神,为队员们树立了榜样,让他们深刻理解了非遗传承的核心精神。

午后,实践队携带生活用品走进县养老服务中心。队长杨中宏组织队员们分工清扫院子,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承诺。清洁后,队员们又分组陪护老人,搀扶复健、拉家常。00后队员魏恬怡感慨:“老人们的阅历是活的教科书,青年更需传承孝亲敬老美德。”




从触摸千年药脉到呵护夕阳红,实践队用一天时间完成了两场青春修行。正如队员们所言,传承非遗需执着坚守,服务社会要温情付出,当代青年正以实际行动,在传承与奉献中书写时代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