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在线8月14日讯(通讯员 阿克叶得力 王瑞昕)7月6日至7月10日,西北工业大学“行疆筑梦”实践队走进霍尔果斯——这座蒙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哈语意为“积累财富的地方”的中哈边境重镇。实践队员们穿梭于国门内外,对话非遗传承人,探访戍边卫士,回溯屯垦红色历史,用脚步丈量边疆大地,以心灵感悟家国情怀,在为期5天的实践中,围绕“边境”谱写了一曲青春与使命交织的动人乐章。
观国门风华,感开放脉搏
霍尔果斯,既是国内连霍高速的终点,也是“一带一路”出口的起点,而国门作为边境线上的靓丽名片,正不断见证着对外开放的历史变迁。
实践队来到第六代新国门前,感受到的不仅是全国最大陆路口岸的气势恢宏,更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强劲脉搏。走进第五代国门展览馆,千年的丝路记忆扑面而来——从古驿商队、近代哨所到如今的国际口岸,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勾勒出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中亚博览会展厅内,多元文化交融碰撞,“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在此化为鲜活的现实图景,实践队员表示“边境的开放”使其深感青年一代在联通世界、促进合作中肩负的时代重任。
寻非遗根脉,传红色基因
霍尔果斯是锡伯族的主要分布地之一,孕育的边境文化更是民族交融的灵魂与团结精神的纽带。实践队深入霍尔果斯市伊车嘎善锡伯乡,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清晨,队员们与村民共唱国歌参加升旗仪式,国旗下的庄重神情成为村庄最动人的晨景。村史馆里,从多民族共建的水渠到共同捐建的校舍,一个个"共"字诠释了手足相亲的团结精神。
在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国家级锡伯族刺绣的绚丽针脚让队员们在实践体验中领悟文化传承的真谛。鸳鸯琴制作传承人孔玉崇分享了他钻研琴艺、义务授徒的故事:"当年受助学艺,如今倾囊相授"的传承精神令人动容。这些边境文化瑰宝背后,是各族群众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更是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在这里,共同体意识具象为共护的国旗、共修的渠水、共传的技艺,在边疆大地上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篇章。
图为实践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三航童心梦,校地共发展
为充分发挥西北工业大学“三航”(航空、航天、航海)特色优势,将科学梦想与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边疆的儿童心中,实践队在丝路社区和卡拉苏社区同步开展主题为“三航筑梦·同心共筑共同体”的红领巾课堂,给孩子们带来最为期待的“科学盛宴”。队员们生动讲述母校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的成就,以“国之重器”背后的多民族科研团队协作故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在折纸飞机、写祝福卡等互动中,各族孩子欢声笑语交织,哈萨克族小姑娘即兴起舞,大家拍手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小小的课堂化作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这场科普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在边疆学生心中播下了崇尚科学、爱国团结的种子,为祖国边疆的未来培育希望。
图为实践队进行三航筑梦专题课堂 访戍边卫士,悟坚守初心
“祖国需要有人守,我们不守,总会有人来守。”这句话是实践队在探访戍边一线时听到的最震撼的誓言,重重敲击在每个队员的心上。
在国门2号边境警务站,站长详细讲解了结构布局与工作职责等,戍边民警在座谈交流会上分享了“疆三代”的接续奋斗故事,并带实践队踏上边境巡逻路线。烈日的炙烤与跋涉的艰辛,让队员们对“坚守”二字的分量有了切肤之痛,对“疆三代”的动人故事有了切身之感,对“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有了切心之悟。在324(1)号界碑前,队员们怀着崇敬之心,与武装部老师用红色颜料仔细为界碑上的文字与数字描红,每一笔都格外郑重,阳光照耀下,界碑的红色愈发鲜艳,仿佛是戍边英雄们流淌的热血。“这不仅是在描红文字,更是在为我们的爱国情怀上色。”描红结束后,队员们再次望向边境线,那些曾经在地图上冰冷的线条,此刻已化为心中对“边境的坚守”。
图为实践队随戍边军人同走边境线
图为实践队随戍边军人进行界碑描红 溯屯垦历史,传承奋斗精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奋斗是最动人的传承。实践队参观62团金边博物馆与农业科技产业园,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感悟边境发展的奋斗历程。
在金边博物馆的展厅里,从“三代”(代耕、代牧、代管)人员挺身而出的故事里,感受守护国家领土与群众财产的初心。在99岁的退役老兵张炤家中,队员们与老人围坐畅谈。99岁老兵张炤回忆峥嵘岁月:"当年各族战友手挖肩扛开荒引水,就像一家人"。实践队员愈发明白“青年要不怕吃苦,敢闯敢拼,国家才会越来越强”那句话的含量。
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中,“霍尔果斯柿”挂满枝头,樱桃番茄色泽诱人,智能监控精准调控着作物生长。园区负责人介绍,“科研+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了多民族群众就业增收,“去年亩产收益比传统作物翻了三倍!”从“一把锄头”到“智慧农业”,变的是生产工具和发展方式,不变的是各族儿女共建美丽边疆的奋斗传承。
图为实践队采访99岁抗战老红军张炤图为实践队在62团金边博物馆合影留念实践虽已结束,但青春的使命仍在延续。正如队员们在总结会上所说:“霍尔果斯的故事的告诉我们,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各民族的团结与协作是前进的动力。”未来,行疆筑梦的脚步将继续前行,用知识、热情与担当,为边疆的明天贡献更多青春力量,让奋斗的足迹永远镌刻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图文 | 西北工业大学“行疆筑梦”实践队
审核 | 程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