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在线8月5日讯(通讯员 孙如龙、岳博、陈佳璇、夏泽凡) 当00后志愿者遇上10后萌娃,当非遗剪纸邂逅趣味科学,会碰撞出怎样的夏日惊喜?7月17日,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萤火聚光,一路'童'行"志愿服务队在城东社区交出的答卷,用十多天的沉浸式陪伴告诉我们:公益可以很潮,教育更能很酷。
一把剪刀裁出红色记忆,指尖艺术里的信仰传承
"看,我的五角星会发光!"在"剪纸绘党恩"课堂上,孩子们举着刚完成的作品欢呼。志愿者们化身"非遗导师",手把手教剪天安门、党旗图案,剪刀开合间,红色符号在彩纸上"活"了过来。
"知道吗?小萝卜头在狱中也用树枝学画画"——技艺教学穿插着红色故事,曾经只出现在课本里的英雄,变成了能和自己产生共鸣的"同龄人"。30多幅童趣剪纸最终在社区长廊展出,稚嫩笔触里藏着的,是最纯粹的敬意。有个总低着头的小姑娘,临走时把剪纸作品轻轻贴在社区宣传栏上,歪歪扭扭的"谢谢"两个字,成了当天最戳心的评语。
玩转科学实验,让好奇心在夏天野蛮生长
如果说剪纸课是红色文化的沉浸式体验,那科学实验区就是孩子们的"快乐星球"。"彩虹雨"实验里,色彩在水中跳着华尔兹;"会跳舞的盐"随着儿歌节奏蹦迪;"气球动力车"一松手就"嗖"地窜出去,惊得孩子们直捂嘴笑。
"宇宙是个大泡泡吗?"面对天马行空的提问,志愿者搬出天文绘本和机器人模型,用"星星会眨眼睛是因为在和我们玩捉迷藏"这样的比喻,把黑洞、人工智能讲成了童话故事。那个总爱抢答的小男孩,课后追着问:"哥哥,我能给机器人编段入党誓词吗?"
双向奔赴的温暖,才是最动人的"成长课"
十多天里,温暖从不单向流动。曾经躲在妈妈身后的小女孩,偷偷把画着志愿者的漫画塞进信箱;调皮的"小捣蛋"主动帮同学扶稳实验杯。
这些瞬间像夏日星子:有孩子把实验失败的"彩虹雨"命名为"天空的眼泪",有志愿者把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记成"童言科研笔记"。正如团队名字"萤火聚光"的寓意——每个人都是微光,但凑在一起就能照亮童年。
从社区小课堂到青春大舞台,00后用潮方式做公益
"不是简单送课,是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志愿者的话道出了这场活动的内核。城东社区全程"护航",从场地消杀到材料采购,让公益项目落地得既安心又暖心。
如今,这群大学生正计划把活动做成"可复制模板":给剪纸图案加AR特效,让科学实验变成"闯关游戏"。毕竟对Z世代来说,做公益就像玩盲盒——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播下的那颗种子,会在孩子心里开出怎样的花。
当传统与现代握手,当奉献遇上创新,这场"七彩假期"证明:青春的力量,能让红色基因有新表达,让科学梦想有真温度。而这,或许就是00后写给公益的全新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