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的背景下,蚌埠市正以文化为魂、奉献为桥,在淮河之畔谱写城乡共融发展的动人篇章。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赋能蚌埠乡村振兴,砼砼创新型时代模板”暑期实践团队深入蚌埠开展实践调研,从“夏日送清凉”的志愿关怀到博物馆历史智慧的挖掘,深刻体悟青年力量如何以多元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团队通过参与公益行动传承奉献精神,依托文化研学激活历史资源,探索“志愿接力+文化赋能”的双轮驱动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与深厚底蕴。
炎炎夏日送清凉,点滴关怀沁心田
夏日送清凉活动为高温下坚守在户外工作岗位的工作者送去清凉,更以奉献精神点燃志愿接力的火炬,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创新进取、诚信友善、务实担当”的蚌埠精神在夏日里交织共鸣。
2025年7月10日,调研团队参加了吾悦广场的“致敬奋斗者---夏日送清凉志愿活动。在活动现场,调研团队成员帮忙搬运物资,清点物资数目,确保每一个户外工作者都能享受免费的物资。在活动中,有关领导在讲话中说到像这样的免费物资发放点在全市设置了68处,这无不体现了蚌埠市的人情关怀。此次志愿活动不仅彰显了蚌埠对劳动者的关怀,更展现出蚌埠开放包容、诚信友善的精神内涵。同时,通过凝聚各方力量开展此次活动,也体现了蚌埠务实担当的精神特质。未来,蚌埠市将持续关注高温下的劳动者,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让更多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与力量,推动蚌埠精神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在此次活动中,调研团队成员也深刻体会到了伟大的奉献精神。奉献精神在传递中愈发厚重,志愿力量在接力中持续壮大。这场夏日里的清凉行动,不仅为城市注入了凉爽,更让蚌埠精神在一次次爱心传递中深入人心,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夏日风景。
图为团队成员帮忙搬运物资
淮畔遗珍凝古韵,青衿探馆续新章
蚌埠市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与禾泉小镇、龙子湖等并列为蚌埠市五大4A级景区之一,珍藏着淮河文明、双墩文化、大汉盛世等璀璨历史印记,是解读城市根脉与时代精神的重要窗口。为探寻历史智慧如何赋能当代发展,汲取文化力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调研团队团队专程走进蚌埠市博物馆,开展深度研学活动。团队成员聚焦馆藏精华,通过系统聆听讲解与细致观摩,切身感受历史文化资源蕴藏的澎湃发展动能。
在博物馆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展现出严谨的治学态度与高效的协作精神。参观淮河文明展厅时,一组队员凝神记录讲解员对双墩刻画符号、春秋钟离国墓等重大考古发现的解读,深刻体会淮河流域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另一组队员则同步拍摄珍贵文物细节,认真研读展板文献,深入探讨这些历史遗存对塑造地域文化认同、激发文化自信的深远意义。移步大汉风华展厅,团队成员专注聆听关于西汉珍宝与历史事件的系统阐述,通过镜头捕捉文物精妙工艺与历史故事,热烈交流古代治理智慧对当代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整个过程中,团队成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积极提问,深入研讨,力求在方寸展柜间最大程度地把握蚌埠历史发展的脉络与精髓。
通过此次在蚌埠市博物馆的沉浸式学习与团队化调研,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与独特优势。团队系统收集整理了馆内详实的史料信息与深刻洞见,后续将结合理论学习,深入剖析蚌埠历史文脉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城市更新、文旅融合及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旨在提炼和推广历史文化遗产赋能地方发展的“蚌埠经验”,为同类地区探索文化兴城、文化强农路径贡献青年学子的智慧与方案。
图为团队成员认真倾听讲解照片
从淮河文明的千年回响到街头巷尾的暖心接力,调研团队以街头为舞台,传递城市温度;以博物馆为课堂,解码历史智慧,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知"与"行"的完美统一。调研团队将继续深化"文化+服务"双轨模式,让历史文脉与志愿精神在广袤乡村交相辉映,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而温暖的青春力量。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赋能蚌埠乡村振兴、砼创新型时代模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