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互加教育工作坊成立一年多以来,依靠CCtalk校园版平台,各学校已形成相对固定的助学人群,结合微信社群的定期反馈,工作坊及时通过线上会议提出绩效考核方案,获得试点学校的一致认可。
为了统计各学校互联网+教育的施行情况,同时也想借此机会与助学老师进行面对面沟通,工作坊导师白子义、指导老师苗壮壮于12月6日组织开展线下实地走访活动,先后来到三川口、驼耳巷、何家集、砖庙、马岔等6所学校,调查了解学校师生对于网络课程的切身感受。
工作坊发起的初衷就是为子洲偏远乡村学校的发展提供助力,依托梁家沟小学的互加教育典型样板,为因薄弱学科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带来崭新希望。经过与试点学校领导充分交流,在维持正常教学秩序之外,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成为教育的难点与痛点。
目前各学校的信息化硬件普及率很高,但相对使用频率不高,除了生源的不稳定,更重要的是不能把信息化的优势凸显出来,据我县名师工作室(坊)负责人表示,乡村学校的最后10公里逐渐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块短板,“不放弃每一个乡村孩子”,也是我们工作坊的核心内容。
通过实地查看互加网课的授课教室,发现很多地方条件还比较艰苦,但挡不住老师和学生对这类课程的热情,苗老师谈到在水地湾小学试点期间,高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实现自主操作,网络课程从最开始的不太习惯到最后的心心念念。
与助学教师面对面沟通,我们进一步明确各学校差异化的学情分布,也能看出老师们急于实践创新的诚恳态度,我们与学校领导、老师围桌叙旧。白校长谈到,这次的获评老师群内一直比较活跃,但因为每所学校间隔较远,之前没有机会见面,乘着这次机会工作坊各成员之间亲近不少。
我们总结了助学老师提出一些困惑与障碍。其中针对电脑硬件问题向学校领导提出建议;在软件使用方面,也会结合老师的习惯和学校的客观条件提供更加优化的解决方案。砖庙学校石校长表示,明年计划将互加网课契入课表,实现常态化、多人化的教学模式。
本次走访调查,既实地摸排各学校网课参与情况,又近距离认识了在过去一年中为乡村学生默默奉献的助学老师,和背后支持此项工作开展的学校领导。三川口小学景主任热情互动、驼耳巷小学贺书记思虑周全、何家集小学苗校长自信健谈、马岔学校的王校长年轻有为,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前期各学校校委会的推荐,由工作坊白子义校长为每位老师颁发了“优秀助学老师”证书,并告知了本年度绩效考评标准的细化调整,希望他们能够在新的一年中奋勇前行、再创佳绩,能够把真正适合学校发展的好资源利用起来。我们将与各学校紧密携手,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掌舵护航,为乡村教育的全面提升齐力共进。
供稿: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