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实《指南》精神和大力推进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内容越来越多元化,材料也越来越丰富。而随之带来的游戏材料如何整理收纳,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游戏专家尼尔森的研究指出:“缺少足够的存储区域是户外游戏场设计上的最大不足,这使孩子在户外非常不方便,他们需要的东西应该能随时取到。”存储区不足恰是我园的现状,材料整理收纳,这无疑是对我们的幼儿、教师及幼儿园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一、场景呈现:
一日中午,我正在电脑前赶做一项资料,QQ群信息弹出:“请今天值班人员加强巡查,特别关注户外公共区域喔!”
当看到以上信息,作为分管后勤工作且为当日值班人员的我,立刻察觉到肯定是户外某环节有状况,园长做友情提醒的。我因赶做资料,放松了当日户外活动环节的视导巡查。于是,放下案头工作,立刻冲向户外活动场地,对器械材料是否收纳归位、绿化卫生是否打理到位、安全隐患是否排除有效等进行一一巡查。大中午的,大家看到的画面即是忙碌的我在风雨操场摆弄着海绵垫等玩具器械,嘴里还会叨着:“这么乱,特别是迷彩垫堆放太乱了,明明旁边有收纳标识啊,哎怎么就……”此时就近的两个班级保育员过来帮忙:
保育员A:“周老师,真辛苦的,经常看到你亲自在整理。”
保育员B:“周老师,最近添置的一批玩具,孩子们可能新奇,玩得比较欢,器材收纳时间开始时间晚了,太匆忙,来不及收好”。
保育员A:新增的安吉梯,比较重,靠里收比较麻烦,迷彩垫轻,是不是需要将迷彩垫堆放的地方腾出来?……
大家边议论边合作将器械按原有的储存点基本收纳好后,我回到办公室,思绪万千。
二、回味思考
仔细回味保育员的一句关心点赞的话语,突然有一种羞愧感,作为课程游戏化推进已经几年的园所副园长,自己的行为是否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样的关心和点赞?我的“亲力亲为、忙碌的身影”:幼儿的良好习惯养成体现在哪里,我的管理体现在哪里,《指南》精神和课程游戏化理念又落实在哪里呢?户外器材的收纳究竟应该交给谁?
当然,在此过程中也欣喜地发现我们后勤人员,有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态度,有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发挥管理效能,即能充分发挥其潜在力量,让户外更轻松便捷,充满智慧呢?这是一个值得教师、后勤及管理者共研的话题,此刻,正是一个基于真问题、开展真教研、解决真问题的契机,于是关于户外材料“慧收纳”话题的一场后勤教研展开了。
三、研磨共长
(一)视频回放,梳理真问题
当天中午即召集保育员,共同回看了孩子们近几天来的部分活动视频片段,从孩子们的表现和现场环境进行了以下分析:
亮点:
1.材料丰富:从幼儿需求出发,遵循就近原则,综合运动区原有的器材均从专用器材室,挪至户外就近存放;近期添置的一批中小型活动器材,丰富了游戏材料,拓展了幼儿的游戏内容。
2.习惯养成:幼儿合作收纳意识较强,已初步养成了按时收纳、按标志分类摆放的习惯。
问题:
1.环境——收纳空间受局限
我园位于市中心,园舍空间小,户外运动场地不利于定制固定的器材收纳柜(架),为避雨防晒,综合运动区的大部分器材均收纳存放在圆形风雨操场的一圈。其中,集安全系数高、变化多易拓展等特点的旧轮胎、迷彩垫数量最多,特别受欢迎。但受空间局限,就近位置没有背靠着力点,难以做到收纳整齐美观。
2.管理——调整规划不及时
近期园内新增的中小型户外器材,因不宜设存储柜,而只是见缝插针式地在相应位置张贴了实物照片,提示幼儿对应摆放。没有及时从幼儿需求出发,集高度、功能、色彩等方面,将所有器材收纳的位置和方法综合规划,统筹调整,严重影响了幼儿园户外场地视觉效果。
3.教师——观察支持不到位
第二时段的户外结束时间接近饭点,保育员已回班做餐前消毒,教师急于组织孩子回教室组织餐前准备,对游戏收纳环节中的观察放松了,没有能及时关注器材效果,并给予支持帮助。
4.后勤——持续关注不到位
后勤人员分工包干区域责任不明确,只关注晨间来园时的保洁,一日活动中,没有能持续关注责任区域环境的整洁有序美观。
(二)聚焦问题,扎实真研讨
看完视频,大家便来到风雨操场,重新审议环境与游戏、游戏与材料。就如何遵循“安全有序、就近摆放、看得见、拿得到、放得回”的原则,做到“慧收纳”进行了现场研讨,并在接下来的一周进行持续观察和调整。
1.第一次“慧收纳”
调整策略:基于幼儿的搬运难易程度及整体视觉效果,中午即组织后勤人员就将近期新增的平衡木、安吉梯、木质钻笼等一批材料,搬至综合活动区场地就近的地方,并按照器材的高低、宽窄、颜色等特点进行规划摆放;将相对较轻易搬运的迷彩垫移至到风雨操场内侧。当日下午户外活动时,我和此区域活动班级的保育员重点观察了幼儿的表现。
观察分析:幼儿通过合作即可快速搬移新增器材,组合游戏;迷彩垫拿取收放时,有两人合作搬的、有独立拖拽的,拿取时间较长,且有破坏性;有利用小轮胎车拖运的,一次能运三到四块,但由于垫子面大,轮胎面小,经常会滑落下来,用时不确定。从现场看起来,迷彩垫的收纳需要再次调整。
研讨跟进:我把观察视频发到后勤工作群里,请大家说说想法,大家各抒己见:“从幼儿的表现看,对拖运迷彩垫很感兴趣,我们可做一些大轮胎车,加大接触面,这样应该是不易滑落,省时省力。”“我园旧轮胎特别多,所以可以挑选出一些大的改造,还可以丰富小孩子的活动。”“先做一辆试试?”
大家的提议和我的不谋而合,但是先做一辆,谁来做?请工人定是不合算,此时厨师陶主动请缨,“我下班和保安一起来试着做下。”于是下班时看到了他们身影。
真的好感动,我们的后勤队伍已不再是让他做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我是怎样想的,我可以做什么,变被动为主动。钻孔、锯木板、装轮子,都没有难倒他们。通过尝试,大轮胎车成功了,不仅速度和稳定性都得到了保证,安全系数也大,大轮胎车在场地上也成了孩子们的新宠。
2.第二次“慧收纳”
调整策略:尝试成功后,15个班保育员人手包干一辆,投放到区域里。每辆轮胎车上直接收纳3-4块迷彩垫,从风雨操场里侧沿着狐线开始有序摆放,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和拿取便捷原则。
观察分析:大轮胎车投放后,迷彩垫离地二十公分,不仅防潮,拿取用时短,方便快捷,游戏也更丰富了。但又出现问题:十几辆轮胎车一字排开,占据很大的场地空间;若游戏中对垫子数量需求不大,堆放就会影响到风雨操场区域幼儿的活动空间;视觉效果也显得较凌乱。
研讨跟进:大家一致认为,垫子用轮胎车运回后,还是需要垒高堆放,节约空间。但垒高后不适合幼儿拿取;游戏结束时成人的支持帮助得不到保证,因为此时老师更多地关注整体幼儿,保育员需提前回班做餐前消毒;累高后,轮胎车又多出好多,又带来收纳的问题。针对这些新情况,大家又开展了热烈的讨论,问题得到一一解决,还有意外的收获。
3.第三次“慧收纳”
调整策略:保育员主动提出俩俩合作,即到综合运动区活动的班级餐前消毒就请邻班保育员帮忙,以保证幼儿在拿取迷彩垫时,有成人在场给予支持和帮助。于是,一字排开的迷彩垫搬至靠楼梯侧面墙,依次垒高,仅需六辆轮胎车,部分迷彩垫分布到各区域就近区,多出的轮胎车,也搬家至小一班连廊下。
观察分析:调整后,持续观察发现,每次游戏结束时,收纳整理忙而不乱,弥补了空间小的不足,收到了预期效果。而在连廊下的轮胎车,因靠近自然材料收集区,孩子们把几筐鹅卵石分别放到了轮胎车里,进行角色、探索等创意游戏。材料投放地点的一点改变,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创意空间。还常看到他们会和二楼连廊区域的幼儿对话互动:“请楼上的邻居到我家来做客啊”,对话过程中,孩子们会把鹅卵石向上抛,有说是扔着玩的,有说是请二楼小伙伴吃炭烧肉的。但这存有很大安全隐患,轮胎车存放到这里是否错了呢?关于慧收纳的研讨持续进行中。
研讨跟进:我把安全问题发到后勤群里,请大家思考“如果你在场看到这个现象,除了制止,你会怎么做?”一个有创意的提议吸引了我:“轮胎带刹车可固定可移动,把它当做一个固定点,……这样就没有危险了。”“为你点赞,能尝试把你的创意做出来吗?”我鼓励这位保育员尝试把想法变为现实。
“火箭发射基地”创生:轮胎车两侧打孔按了两个环扣,原先存放的鹅卵石保留,起到加固作用。收集一些环状塑料插塑、粗细不等的PVC水管等,绳子穿过后,两头分别固定在栏杆、环扣上,即很快完成了5组。二楼固定点相对靠拢,十根绳子发散型从二楼向下拉出了一个崭新的锻炼臂力的活动区。随后向幼儿开放,他们左手玩到右手,和伙伴们比试着谁的力量大、谁的火箭发射最高,乐此不彼,还给此区域取名为“火箭发射基地”。
游戏结束,松开刹车,即能轻松集中存放到连廊下,既解决了轮胎车收纳问题,又丰富了幼儿的户外活动。
我们的保育后勤队伍人才济济啊,他们经常闪射出智慧的思维火花,例如:打扫户外时,发现山坡轮胎积水现象,建议把轮胎正反面打一圈小孔,这样雨后轮胎内就不会积水,雨停即能玩起来……
四、反思总结
(一)管理中省时省力了
在《指南》精神和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领下,教研不再是幼儿园老师的专场。这场来自后勤人员的教研活动,以现场研讨、实践操作、线上沙龙三个模式互相推动进行,从收纳到“慧收纳”收到了预期效果,操场上不再看到我为大家活动后的收尾不到位,而忙碌的身影了。
(二)行动中逐步专业了
在此次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的保育人员能关注游戏日常、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自主解决问题,在多次实地教研中积极贡献自己的好点子和好做法,从而形成了“敢提问、善思考、勤调整”的后勤人员研讨氛围,总是能看到大家聚焦问题,在户外场地上优化调整的忙碌背影,渐渐感受到我们这样一支有行动力的后勤队伍,逐步由保洁阿姨走向专业保育老师了。
(三)活动中共同收获了
经过三次“慧收纳”后的户外游戏场地更能满足了幼儿拿放材料的需求,孩子们化身户外场地材料的小管家,拿取材料的耗时更短了,收拾中的合作行为和挑战行为更多了,收纳的速度加快了,收纳后的场地也更整洁有序了,我和孩子们共同收获了高效有序。
然材料的收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伴随区域活动开展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保育后勤工作一定能持之以恒地渗入孩子们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后勤力量虽不能绽放绚丽花朵,但能为幼儿园环境干净整洁增添绿意,为花朵的开放供给美味营养。作为幼儿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我们后勤人会不断创新,提升自我,基于现场实证,通过全员卷入、研讨碰撞、分层管理等形式进一步夯实后勤教研,真正做到后勤不后,聚焦问题共研共成长,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做专业、敬业、乐业的后勤保障人员!
作者:周云娟 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