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凌云志,青春正是奋斗时!”为进一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深化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研一致性”行动研究,落实“生·动”高效课堂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为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提供锻炼的平台,10月8日至10月12日,德州市新湖北路小学开展了“高质量发展之语文组‘激励杯’教学大赛”。
赛课环节
邱爽老师执教的《司马光》一课,带领学生寻找古文的阅读规律,画出停顿符号,打消了学生的畏难心理。本节课中邱老师给学生一个框架支撑,让学生获得学习古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学习热情。邱老师还引导学生寻找古文中关键的“文眼”,众儿的“弃”和司马光的“持”,在二者鲜明的对比中,学生立刻领悟到人物的优秀品质。除此之外,邱老师加入《道边李苦》拓展延伸,在两篇文言文的比对中,学生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周惠老师执教的《江南》一课,创设了沉浸式体验教学情境,带领学生领略了江南可采莲的独特风光,让学生在朗读中、游戏中、音乐中、韵律操中都感受到了莲叶秀美、鱼儿欢乐和采莲人的劳动之美。在识字教学环节采用字理识字、图文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所学生字。本课的最大亮点是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理解感受“莲叶何田田”的意境以及莲叶下鱼儿的快乐,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孙怡老师执教的《曹冲称象》一课,板书清晰明了,通过画图的方式将“曹冲称象”整个过程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直观形象,便于理解。教学思路清晰,环节流畅,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孙老师时刻关注学生,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借助学习单,巧搭学习支架,高效地融合了“教”与“学”,使教学环节更加高效,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李倩倩老师讲授的《梅花非花》一课,将组诗带入课堂,进行对比讲解。精心的教学设计,扎实有效的方法,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搭建了有效的教学支架。李老师合理创设诗意情境,引领学生沉浸在具体的诗境和诗情之中,同时借助资料,把作者的人生经历适时引入,拉近作者、诗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与作者生命轨迹的相遇,思想情感的重叠。在课堂中,学生深刻理解了诗意,领略了诗文中梅花的意蕴。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王德慧老师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深入解读教材,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和文体特点,为学生搭建自学互助的平台,文言味道浓郁,非常值得品鉴。大单元备课,能关注到教材之间的勾连,巧妙地将学生三年级所学的知识,旧知复现,引导学生迁移学习和运用文言方法,由扶到放。通过三个任务相互递进、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形式多样而富情境的学习活动中,提升素养能力。难能可贵的是,所有教学环节均能做到有方法、有落实、有检测、有评价、有巩固。
评课环节
赛课环节结束后,各教研组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对标“教学评研一体化”的评价标准,立足于“生本教学”理念,从课标要求、核心素养、学生发展等方面对课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点评,在肯定了成功之处的同时也给予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为授课教师指明了努力方向,也使每一个参与其中的老师都受益匪浅。
教学大赛展风采,课堂竞技见真章。这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传授的课堂,更是教师加快成长的课堂。本次活动不仅为教师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在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以赛促研、以赛促改、以赛促教,我们将携手共同谱写新湖北教学新篇!
供稿:德州市新湖北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