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在线8月6日讯 为了增加对当前幼儿教育的了解并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南通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教一教、伴一伴”团队最近走访了南通市以探索幼儿教育的陪伴之路,寻找乐趣早教的方法。本次实践团队走访了南通市崇川区、海安高新区展示交流中心以及海安市二里社区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和交流访谈。
团队首先来到南通市崇川区第二人民医院的“职工子女暑托班”,实地考察了幼儿的托管教学环境、公共洗漱间以及幼师工作室等区域,与教师和助教的志愿者进行了亲密交流。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团队成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该暑托班的课程设置、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
随后在海安高新区展示交流中心,一批志愿者正在担任“爱心暑托班”的老师和助教。团队成员与志愿者们一同体验了教学任务,向他们询问了工作体会以及志愿者从事照顾幼儿的原因,并与孩子们深入交谈从他们的视角出发,体会孩子们在暑托班中的学习感受。
最后在二里社区及其他社区团队成员与更多孩子们和家长交流,获取多角度多样性的需求。
一、调查结果:关注教育热点,呈现真实面貌
在走访的过程中,实践团队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调查结果显示暑期托管服务还需要注重规范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做好托管服务的内容设计和规划。未来,各地暑托服务还将继续优化、持续发力,助力“双减”有效落实落地。
二、实践过程:走访交流,深入感知幼儿“看护难”
在实践的过程中,实践团队积极与当地幼儿父母和相关托育机构进行交流和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实践团队还采用问卷调查——线上线下结合填写等形式,在二里社区、恩来社区等地,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父母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意见反馈。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朋友们精力旺盛,喜欢跑动、喧哗、尖叫,尤其是在集体活动或有人陪伴的情况下,这对于幼儿教师和下班后需要带孩子的父母有些精力欠佳。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有82.35%的家长希望有幼儿陪伴、伴学App帮助分担家务和工作,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一观点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家长们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和需求。
现如今的小朋友相较于00 后、95 后,在同期会更早地接触到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在交流中,一位今年即将上一年级的小朋友表示“爸爸妈妈和姐姐都不在家的时候,我最喜欢看电视!”。据观察得:当小朋友们看到动画短片时,他们会迅速安静下来,这说明动画短片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小朋友们有特殊吸引力,能够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约有44%的家长认为使用幼儿陪伴、伴学App 可能会削弱家长陪伴幼儿的效果。这一观点反映了一部分家长对于数字化教育工具在家庭教育中可能带来的一些担忧和顾虑。家长担心一旦孩子使用App,可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与手机或平板设备互动,导致与家长的实际亲子交流时间减少。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幼儿陪伴、伴学App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成为有效的教育辅助工具,带来一些积极影响。
随着国家二胎、三胎政策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原来一孩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家庭成员,一孩带二孩的现象也越发普遍。然而,两孩之间存在一定年龄差距,父母无法两孩兼顾,且自身需要承担一定的工作压力,多数情况下,年龄较大的孩子会承担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但他们自身的成长也需要陪伴,如此,托育工作便显得格外需要。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相关托育机构的工作环境及内容,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青年担当,温暖成长”的使命,为儿童教育事业贡献一份温暖与力量。
责编:大学生云报 赵旭
29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