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信息: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西安大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创新产品注册申请。该产品属国内首创,用于对人体适合接受放射治疗的实体肿瘤和病变提供图像引导下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容积调强放射治疗以及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与现有的能够实施旋转容积调强放射治疗的直线加速器相比,这款新产品是目前业内唯一可以实现无限制连续旋转,任意角度任意拉弧的产品,能够缩短临床上较复杂的需要多弧连续治疗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质量。”8月4日,大医集团副总裁、产品总监昝鹏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这款最新上市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特点。
昝鹏介绍,大医集团研制的加速器在治疗方式上发生了突破性变化,通过任意角度、任意范围环绕照射的方式来实现实时图像引导下的SRS/SBRT/SRT/VMAT等精确放射治疗。解决了以往直线加速器只能围绕患者转±180度左右,照射角度范围有限,存在治疗“盲区”,导致辐射剂量分布不理想的问题。这款加速器的导电滑环旋转的角度和范围没有束缚,一次旋转可以实施大于360度甚至720度的调强照射,可以实现任意角度、任意范围照射,形成立体灵活剂量分布,治疗效果和效率都会更高。
据了解,在中国医用直线加速器市场中,跨国企业凭借技术与产品优势,仍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国产加速器如何破局?
昝鹏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国产加速器想要实现进口替代,关键在于坚持自主创新,这也是大医一直在秉持的: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所以只有走自主创新道路,有自己的独特性技术,才能实现“专精特新创新引领”,真正实现让肿瘤治疗更可及、更有效、更智能。”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张福泉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我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400多万,超过百分之五十的病人需要接受放射治疗,很多肿瘤都可以通过放疗治愈或长期控制,因此放疗的需求量很大。作为中国医生,也很期待国产加速器能成为医院的主力军。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在核技术领域,该规划提出“发展非动力核技术”,这对于国产加速器来说是一个机遇。
“临床医生更看重治疗效果,既要能完成类似容积调强放疗等常规的治疗,也要能完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这种特殊的治疗。此外,仪器还必须安全稳定,容易操作,外观上比较精巧。目前来看,国产品牌已经做到了突破,像大医、联影都能达到这一标准,可以和国外的设备相媲美。”张福泉说。
责编:李益萌
主编:张赫
校对: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