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浔溪小学科学组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孩子们进行更深入地交流,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通过培养“小小科学家”的课程活动,在孩子们的童年播种科技的种子,共同助力孩子的科学探索之路。
张莹燕老师带领六年级的学生通过“高塔搭建”的课堂活动,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无数次的讨论、猜想、n次的搭建、验证,又一次次的尝试、比较、再思考、修正,最终才有成型、稳定的高塔模型。当一次次听到孩子们“哗啦”、“啊”的声音,大家都很沮丧,但孩子们耐住了性子,终于柳暗花明了!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工程建造的不易,也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无限快乐。
物理知识的学习更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四年级的两位同学手拿导电灯,握手后灯亮,在孩子们“哇”的惊叹声中,导体与绝缘体知识触手可及!当然,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具象化一直是我们科学老师的目标,借助教具,巧测物体导电性,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对于一些难辨认的物质,如水、人、土壤等也能有更清晰、直观的认知。
平时在校园里,总有孩子围在花坛边看呀、摸呀、闻啊,这是什么花?那是什么动物?总有奇奇怪怪的问题想要和老师交流。于是张莹燕老师带着孩子们,沿着七彩阳光路,从教学楼边的常青藤看到校门口的小棕榈,孩子们说,原来我们校园虽小,但生物可不少呢!在游览过程中,孩子们不自觉地闻闻这、摸摸那,欢声笑语中认识了好多“好朋友”!
科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掘自身潜能,发展科学思维,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