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彩虹小队科学素养训练营”在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鸡山坡村开展乡村教育振兴系列实践活动。
炎炎夏日,一群充满好奇心的小探险家们走进了一场“书本+计算机”的奇妙融合之旅!从沉浸式阅读到动手扮演计算机部件,从趣味算法游戏到团队协作挑战,孩子们的笑声和惊叹声贯穿了整个活动。快跟随我们的镜头,看看这群“小小科技迷”是如何嗨翻全场的吧!
第一站:书香小宇宙——阅读分享会
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冲向书架,挑选自己心仪的书籍——有的捧起《神奇校车》探索科学奥秘,有的翻开《小王子》沉浸童话世界,还有的抱着《儿童计算机百科》研究起“电脑肚子里有什么”。
20分钟沉浸式阅读后,分享环节成了“故事大爆炸”现场!
“原来恐龙灭绝是因为火山爆发和陨石撞击一起发生的!”
“书里说,计算机的‘大脑’叫CPU,比我们算数快一万倍!”
“小王子去的星球里,有一个住着商人的星球,他一直在数星星!”
孩子们手舞足蹈地比划,眼睛里闪着光,连平时害羞的小朋友也抢着发言。阅读不再是安静的任务,而是变成了分享快乐的舞台!

第二站:计算机大揭秘——部件认知小课堂
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它像不像一个超级团队?”老师用生动的比喻拉开了第二环节的序幕。
通过实物模型和老师生动的讲解,孩子们认识了计算机的“四大金刚”:
CPU(中央处理器):团队的“指挥官”,负责快速决策;
内存(RAM):短时记忆库,存着正在用的信息;
硬盘(存储):长期记忆仓库,能装下成千上万本书;
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是“小手”,屏幕是“大眼睛”。
“原来在敲键盘的时候,是CPU在帮忙算数呀!”一个小朋友恍然大悟,引得大家咯咯直笑。
第三站:角色扮演大冒险——扮演计算机小部件!
一场别开生面的奇妙之旅开启啦!小朋友们分配到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瞬间“变身”为计算机里的各个小部件,一场超有趣的模拟大秀火热上演。
“输入设备”小朋友轻轻“输入”数字,“控制器”司令官立刻发出指令,“运算器”小朋友迅速开动小脑筋开始计算,“存储器”小朋友认真记录着中间数据,“主板(总线)”小朋友像灵活的小信使,在各个部件间来回穿梭传递信息。最后,“输出设备”小朋友高高举起双手,大声喊道:“计算结果出来啦!”随着清脆的呼喊,现场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第四站:智慧小侦探——折半查找大挑战
如果要在1-100里找一个数字,你们怎么最快找到?”老师抛出问题,孩子们立刻叽叽喳喳讨论起来。
游戏规则:
1. 老师心里想一个1-100的数字;
2. 孩子们轮流猜,老师只说“太大”或“太小”;
3. 每次猜数后,范围缩小一半,直到找到答案!
第一轮,孩子们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猜,用了15次才找到答案;第二轮,在老师引导下,他们学会了“先猜中间数”,结果仅用6次就成功破解!
“原来找数字可以像走楼梯一样,一步跨一半!”孩子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这次“彩虹小队科学素养训练营”的实践活动中,从书香四溢的阅读分享,到深入计算机内部的部件认知;从趣味横生的角色扮演,到充满挑战的折半查找游戏,每一站都充满了惊喜与欢乐,每一个瞬间都闪耀着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望与热爱。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拓宽了科学视野,更培养了团队协作与探索精神。相信这份对科技的热情,会如同星星之火,在他们心中燃起燎原之势,照亮未来探索科学的漫漫征途,也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