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分享

“绿覆八闽”福建森林调研团探寻科技赋能林业林产之道

2024-07-31 09:50  来源:林许诺 林许诺 分享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复制内容
—扫一扫 分享—

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河海大学“绿覆八闽”福建森林发展变迁调研科普团深入福建林业一线,积极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探寻福建林业绿色科技发展之路,以科普宣讲为媒,播撒绿色理念,共绘乡村振兴与林业绿色发展蓝图。

1、探秘林业科技,感受绿色发展脉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引领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新时代的一项全新课题,也是新时代林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屏障。智慧林业的兴起与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无不体现科技与林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实践团满怀对科技助力林业发展的学习热情,先后造访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和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进行深入的参观与交流。

在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实践团见证了GIS技术如何精准监测森林资源,为防火、防虫、造林规划等提供坚实数据支撑,深刻体验了数字技术与林业管理的无缝对接。同时,成员们还通过专家采访了解到如何通过森林碳汇交易助力碳中和的实现。在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与林业专家的座谈交流让实践团获知了福州林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包括2024年植树造林7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等具体规划,进一步明晰了林业科技的应用现状与未来方向。此番调研,不仅加深了实践团对林业科技重要性的认识,更为他们展望林业绿色发展的广阔前景提供了宝贵视角。

图为实践团在福建省林勘院开展座谈会。苏可心/供图

2、洞察林业改革,探寻发展新路径

“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强调要“解决林业政策体制和祖宗山权两大难题,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种效益”。为了深入了解福建林业发展的政策背景,实践团前往福建省林业局进行调研。

林业局负责人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林权制度改革,展现了林业与经济的双赢之道。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从原来的集体统一经营为主,转变成现在的单家独户经营为主,同时鼓励农民联合经营,如成立合作社和股份林场,以实现规模化效益;特别是“生态赎买”政策,既增加林农收入,又提高生态效益。成员们深刻体会到这些举措不仅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还解决了单家独户经营的限制,推动了林业繁荣与农民增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收,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图为实践团采访林业局负责人。苏可心/供图

3、感受自然之美,学习生态保护经验

“八闽大地,苍翠欲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既享自然之美,亦负保护之责。为学习生态保护经验,探究当地生态治理成效,实践团走进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和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进行调研。

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团队成员们漫步蜿蜒龙潭步道,沿途聆听公园在林业科研科普、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资源保育方面的卓越成就。通过一系列生动案例,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森林公园生态治理的成效与智慧。而在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实践团依次参观了宣教馆、监控室、观鸟屋。在这片兼重自然青葱与人文情怀的土地上,实践团从政策引领、科学管理及公众宣传三个维度,切实领略了机构为保护红树林所采取的多维度策略。此次调研,团队成员们不仅获悉了福建省在生态守护与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就,也更直观、更深入了解到红树林的生态保护。

图为实践团参观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监控中心。苏可心/供图

4、科普进社区,播撒绿色种子

为了将生态文明理念传递给更多人,实践团走进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临湖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泉州市丰泽区招丰居民委员会,为当地的小朋友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走进森林”森林科普宣传活动。实践团成员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从森林的定义、种类、重要性,到如何保护森林,为小朋友们揭开了森林的神秘面纱。在“保卫森林简笔画”绘画环节中,小朋友们将对待森林的行为描绘在画纸上,童真中洋溢着生态意识。在是与非的思考与探索中,实践团引导孩子们展露对保护森林、热爱自然的纯真情感,增进了对森林保护的了解,加固了孩子们对生态行为的辨别能力,鼓励他们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小小参与者。在这场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情景的完美碰撞下,实践团成员自身对森林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表达引导能力得到了锻炼,对生态建设与保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为社区儿童生态教育作出示范。

图为实践团与社区孩子们合影。苏可心/供图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此次福建之行,实践团成员们不仅知识增长、视野拓宽,更深刻体会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与使命。他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中,将深化科技与林业融合研究,助力林业产业升级和林权改革创新,于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以青春之力共绘绿水青山新图景。


阅读下一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