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2024年7月1日,九江职业大学向东班爱心家教协会秉承着“奉献爱心、服务社会、锻炼自我、成就未来”的宗旨,成立了“星火接力,丹心筑梦”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实践队队员们在指导老师何志明带领下前往瑞昌市武蛟乡和范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接下来,就请观众们一同领略这段青春飞扬的“三下乡”之旅吧。
支教之行,播种希望
用支教的星火,点燃希望之光,推动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践队队员们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量身定制专门的学习规划,开设语数英等文化课程,并运用独特而有趣的授课形式,让学生们更好的汲取知识。此外,针对学生们对完成暑期作业的需要,实践队队员们特意开办暑期作业辅导课程,耐心解答学生的疑惑。除基础的文化课程外,实践队队员们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及创造力,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兴趣课程,诸如棋类、书法、手工、体育、美术、音乐等。这不仅缓解了学生连续上课的疲倦,更是让他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
五防安全教育,呵护学生成长
安全乃每个学生成长之基石。为使每个学生珍视并学会保护自身安全,实践队队员们于支教点开展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安全教育课程。五防安全教育课上,实践队队员们结合当地学生实际,开展防溺水、防校园暴力及防性侵知识教育,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食品安全教育课上,实践队队员们为响应政府号召,宣传禁食毒蘑菇安全知识,守护暑假“食”光。常见传染病科普课上,实践队队员们传授学生传染病预防措施与应对之法,筑起健康防线。课堂中,他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互动教学,将安全知识融入日常情境,让安全意识在学生心中扎根。
交通急救教育,保障成长之路
为切实增强学生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实践队队员们与交警同志在大桥村为学生们讲解交通知识,通过面对面宣讲交通规则及注意事项、现场示范正确带头盔,使交通知识深入人心。同时,实践队队员们还协助急救科普团老师对学生及村民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培训以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旨在让学生们和村民们能够真正掌握急救知识与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或救助他人。这些悉心筹备的安全教育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们和村民们的安全知识领域,还让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防范与应对安全问题,更使其深刻领会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性。
携手共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实践队队员们深入乡村基层,用实际行动帮助村干部,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他们协助村干部打印文件、撰写文稿,为其提供计算机技术支持,整理村民卷宗和会议记录,采集村干部所需的资料,帮助村民填写信息登记表和清除杂草。与此同时,实践队队员们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各村的人口基数、特色产业、民生发展以及优秀红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并运用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生活等多角度提出有益建议,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推动美好乡村建设。
青春在“三下乡”中闪耀,助力防汛守护家园
一滴雨,一份责;一条河,一份爱。防汛行动,刻不容缓。持续不断的强降雨,导致鄱阳湖水位上涨,武蛟乡受到洪水肆虐的影响,湖区站点相继超警戒水位线,实践队队员们闻“汛”而来,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前往老鼠尾码头进行抗洪志愿活动,抗洪现场骄阳似火,那一个个英勇的身影令人动容。实践队队员们弓着身子,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他们有的奋力铲起沙堆中的泥沙放进沙袋里,有的马不停蹄地搬运着沙袋,铲沙分工中展现出高度的团结精神和奉献精神。青春的力量,在防汛一线绽放光芒。他们不怕困难,不惧危险,用奉献书写着青春华章。他们用实际行动说明了:青春,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责任与担当。
探振兴之根,谋发展之道
深入乡村,感受振兴脉动,实践队队员们在村干部的热情引领下,踏上了一场非凡的乡村调研之旅。从“音乐乡村”红岗出发,队员们穿梭于良田风车路,踏足“醉美高泉”,再探寻古今技术交融的北溪水电站……每一处都展现了乡村发展的崭新篇章。古老的良田寺遗址,见证了岁月的流转,而体旅融合与移民文化交织,更突显了乡村的活力和包容。随着村干部生动详实的讲解,实践队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当地高泉洞藏酒、黄甲山羊奶、茭白等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感受到了这些产业对乡村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时,实践队队员们凭借自身专业知识,积极献言献策,为如何突破产业瓶颈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次调研之旅中,实践队队员们深受触动,收获满满,对即将开展的振兴工作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续铁肩精神,扬红色文化
为深入了解“铁肩膀”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实践队队员们跟随讲解员脚步步入武蛟乡大桥“铁肩膀”精神展览馆。实践队队员们聆听了关于“铁肩膀”事迹的讲解,观看了记录“铁肩膀”历史的视频资料,在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实物前驻足凝视,探寻“铁肩膀”精神的起源,了解到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桥人民在首任村支书胡华先的带领下,他们用两手双肩成功实践“棉麦两熟高产”技术,创造了实干创业,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铁肩膀”精神。随后,实践队队员们在支教点开展“宣传红色文化,传承铁肩膀精神”宣讲活动。实践队队员们与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们在放松之余,有机会深入接触红色文化,感悟铁肩膀精神所蕴含的坚韧与担当。这为学生们原本相对单调的假期生活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储备,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国、奋斗和奉献的种子,为塑造其务实苦干,乐于奉献的精神打下坚实基础。
情暖老人心,践行桑榆情
为培育大学生“孝老爱亲”的社会公德意识,弘扬尊老敬老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实践队队员们分别赶赴瑞昌市武蛟乡敬老院和瑞昌市范镇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心系孤老,温暖相伴”的志愿活动。活动中,实践队队员们不仅耐心倾听老人们讲述往昔的故事,还精心筹备了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让老人们绽放出开心的笑容。此外,实践队队员们还温柔细致地为老人们洗头洗澡、捶背按摩、整理床铺、打扫卫生,以朴实真诚的行动为老人们传递关爱。实践队队员们与老人们温情互动,使平日寂静的敬老院变得热闹非凡。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暖意浓浓。实践队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不但为老人们送去了关怀与陪伴,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也让实践队队员们深入了解了老人们的生活与需求,增强了实践队队员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实践队队员们在奉献中收获了成长与喜悦。
伴着夏日的微风轻轻吹过,实践队队员们的三下乡之旅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时代,每一位实践队队员都是这片土地上的星星之火,他们用热情和汗水,为乡村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带着满心的热爱和责任感,深入乡村,用心倾听,用爱教导,用力帮扶。实践队队员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激发乡村地区的生机与潜能,为乡村教育点燃希望之光,让知识的种子在乡村的沃土中扎根生长,绽放出灿烂的花朵。实践队队员们将不忘初心,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继续前行,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