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老有所养,和谐共‘乐’”社会实践队近日深入榕江县乐乡地区,开展了一场以调研乡村中老年群体就业情况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助力中老年群体适应现代就业形势,实现再就业,共同迈向富裕之路。
图为乐乡村耕作返家场景,丁庆珍摄
平安实践,安全为实践第一要义
7月3日上午,指导老师李佳乐出席“老有所养,和谐共‘乐’”实践队的出征仪式。出征仪式上,李佳乐老师向即将奔赴乐乡开展社会实践的同学们提出期许: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根据乐乡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对安全工作进行了特别强调,“在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注意安全,确保顺利完成实践”,最后李佳乐老师鼓励同学们在实践中锻炼才干、开阔眼界,充分利用实践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展现贵州大学研究生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
图为出征仪式会后合影,成员周慧东摄
青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上的主力军,是改变乡村发展面貌的活力源泉,是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的作为,一举一动都在为时代积蓄力量,作为青年学子,应该有“国之大者”、舍我其谁的胸怀,以“基层所需”为己任,积极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目标,深入基层一线,以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带着专业知识投入到火热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把青春奉献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学而促思,县情乡情访谈
抵达榕江的第一天下午,团队成员首先对榕江县团委书记进行了深入访谈。禹华宏书记详细介绍了当前的工作职责与理念,强调了在青少年培养和服务大局中的坚守与创新。同时在针对榕江的发展上,禹华宏书记特别提到了榕江在电商领域的显著进步,有利于改善中老年人在销售非遗产品和农产品这一领域的就业情况,但中老年人受教育水平较低这一问题对于电商产业今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
图为榕江县团委座谈会场景,成员周慧东摄
实践团队聚焦禹华宏书记提及的电商产业发展及挑战,特别是中老年群体面临的难题。活动以实地调研为基础,深入探索该群体在电商领域遇到的问题与障碍,随后精准施策,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同时,团队还致力于为中老年人规划就业新路径与未来蓝图,助力其在电商时代中找到定位,实现自我价值。
文化溯源,探寻特色民俗文化
团队成员参观了广东会馆、红军第七军旧址、两湖会馆等地,深刻感受到了榕江悠久的历史底蕴、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和丰富的红色革命精神。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榕江县从土匪猖獗到解放军接管建政的艰辛历程,也见证了榕江人民在红色革命精神的激励下,不断奋斗、自强不息的壮丽篇章。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为实践队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图为当地非遗产业人介绍,丁庆珍摄
“老有所养,和谐共‘乐’”暑假社会实践队的行动,不仅是对中老年群体再就业问题的一次积极探索,更是对共同富裕目标的有力践行。在后续的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将对那些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进行的访谈、中老年人就业问题的问卷调查以及乐乡的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来进一步解决中老年人的就业问题,从而为实现乡村振兴这一伟大目标留下我们的印记,用青春和汗水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