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分享

沈阳市“中小学家访社区共享会客厅”建设工作启动仪式在沈河区滨河街道多福社区举办

2024-01-25 15:13  来源:沈阳市沈河区滨河街道 分享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复制内容
—扫一扫 分享—

为推动沈阳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重点实验项目《创建“学校主导,多方联动”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路径》的落实,依据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贯彻落实沈阳市教育局《关于在寒假期间做好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和家访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提出了建设“中小学家访社区共享会客厅”的工作思路。2024年1月25日沈阳市教育研究院联合沈河区教育局、沈河区社区建设指导中心在沈河区滨河街道多福社区举办了沈阳市“中小学家访社区共享会客厅”建设工作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沈阳市沈河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强致辞,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杨跃解读了《关于推进“中小学家访社区共享会客厅”建设的实施方案》,多福社区与属地学校——沈河区第八十二中学、沈河区大南三校签订了共建“家访社区共享会客厅”协议,与会领导为沈河区首批建设“中小学家访社区共享会客厅”的试点社区授牌。多福社区书记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小学家访社区共享会客厅”的建设情况、预约流程和使用办法。沈河区社区建设指导中心的领导对沈河区社区推广这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沈阳市教育局德育处李景晓处长出席了启动仪式,并对“中小学家访社区共享会客厅”的思路和做法给与了充分肯定。

最后,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衣鹏在讲话中指出,家校沟通的形式有多种,家访是其中重要的途径,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因此学校要认真落实家访制度。但是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传统的家访工作面临着新的需求、新的问题。

一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家庭生活更注重私密性,家庭的社交活动多数由家中转移到公共场合,人们越来越不习惯在家中接待来访者。加之城市化进程中,绝大多数居住区有门禁管理,外人来访比较麻烦,教师登门入户进行家访会遇到诸多不便。

二是在互联网时代,网络通讯快速发展,特别是微信的普及应用,让家校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和及时,家长访校和教师家访逐渐演变成“电访”“云访”,家校之间应有的面对面交流被“在线交流”“云沟通”所取代,家校之间因沟通不足,往往难以达成互信。

三是在传统家访中,家长在迎接教师家访、表达对教师尊重的同时,也难免滋生攀比心理和不正之风,给教师造成困扰,给家长和家庭造成负担,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新时代家访的刚性需求和传统家访的局限性,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提出了建设“中小学家访社区共享会客厅”的创新思路。其初衷是充分利用现代社会“共享经济”的特点,发挥社区天然的“百姓家门口”的资源和优势,建设一个共享式的家校互动的公共服务场所,以“共享会客厅”的形式,提供给有需求的家长和班主任,既满足家校沟通的需要,又充分尊重了学生家庭的社交习惯、生活习惯,避免入户家访的尴尬,保证家访教师的安全,让家访活动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社区共享家访会客厅这样一个第三方平台,家长和教师可以打破主客界限,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沟通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彰显民主、尊重的家校互动原则,还能有效地为家访减负提质,充分发挥家访的教育功能。

“中小学家访社区共享会客厅”为学校常态化开展家访活动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和一种实现途径,为家访搭建起社区支持系统,从而提高家访的实效性,增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互信,促进健康教育生态的形成。
沈阳市“中小学家访社区共享会客厅”的启动,标志沈阳市校家社协同育人进入到实质化、紧密型的联动发展阶段。沈河区作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先进区域,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方面有着深厚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沈河区教育局协同沈河区社区建设指导中心,率先建设了多个“中小学家访社区共享会客厅”,实现了社区与学校 资源共享、协同育人,为我们在全市推开“中小学家访社区共享会客厅”提供了实践样本。

今后,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将在沈河区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更多的社区建成“中小学家访社区共享会客厅”。

(沈阳市沈河区滨河街道 )


阅读下一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