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作为日常养殖的重要家畜之一,拥有巨大的食品价值和经济效应,在粮食安全版块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对养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助力其向优发展,同时,作为具有相关学科优势的地方高校,更应知责、担责、行责。
7月,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服务零距离,培育新‘牛’人”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跟随指导教师刘康军老师前往徐州某牧场,针对目前奶牛蹄病、乳房炎等防治开展现场调研和技术服务工作,希望能为动物健康与福利做出贡献、加速推进乡村振兴。
随着奶牛养殖场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牧场在追求产奶量的同时,容易忽视奶牛蹄部的健康护理,易造成奶牛蹄病。在奶牛的常发疾病中,蹄病已成为继奶牛乳房炎、不孕症之后的第三大易发病。
实践团队刘康军老师与团队成员王志浩、袁长宁、毛鹏博士在牧场场长的陪同下,详细了解了牧场的基本情况,实地参观了后备牛舍、泌乳牛舍和挤奶大厅等,并对该牧场的不同蹄病发病情况及潜在病因进行实地调研。调研后,团队针对牧场蹄病发病情况提出治疗和预防方案,指导牧场用药和蹄病防控,并对牧场日常管理中不规范、不标准的措施及时指正,消除了牧场蹄病发生的潜在病因。
调研期间,团队成员服务科学研究,采集部分乳腺组织带回实验室进行后续相关检测,实现产、学、研结合,以科研助力和保障产业发展。
刘康军老师就本次调研与技术服务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希望大家的临床实践能与科研实践相互促进,并服务产业发展,同时更要注意创新服务意识和方法,适时进行相应的调研与交流,助力奶牛行业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牧场基层,使新青年更清楚自己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并挺膺担当,以昂扬姿态追逐青春梦想,在祖国大地上绘就了“健康养殖”的富足图,书写出最美的论文,并且更加坚定了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