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分享

强教必先强师,筑牢教育根基 ——潍坊蓝海学校多路径促进教师成长

2024-05-03 17:25  来源:潍坊蓝海学校 分享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复制内容
—扫一扫 分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变革,我们不断迎来改革和发展的新课题,为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我校立足实际,以提升管理为保障,以综合发展为先导,以专业发展为抓手,以自主发展为特色,多方位、多渠道为教师提供发展路径,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一、提升管理为保障

1.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激励、沟通的管理理念,把刚性制度与柔性管理相结合,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例如,从制度等多方面保障聘任制教师在评先树优、绩效考核、等各方面与编制教师一视同仁,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健全管理体制。学校科室设置职责分明,配合协调,形成章法有序、有条不紊的工作局面。坚持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保证决策民主化。

强化级部管理,分别制定各级部工作目标,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3.完善评价方案。发挥评价考核“指挥棒”的引导作用,完善职称评审、量化考核等评价制度,突出以师德、教学能力、教学质量为主的评价导向。用活绩效工资和班级管理团队资金,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4.树立正面典型。充分发挥校级平台的作用,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定期刊发优秀教师事迹,在学校正门显著位置设置教师风采宣传栏,举行校级评先树优活动,大力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向社会展现广大教师师德情怀,弘扬正气,激励先进。

二、综合发展为先导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分学部制定师德考核方案,具体包括教师德、能、勤、绩等方面,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职称评审的前置条件。开展新学期教师宣誓仪式、思政微课堂等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等活动,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

2.更新教学理念。鼓励老师们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学好用好新课标,深入学习研究“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化,推动教与学方式的升级增效。

3.提升文化内涵。以开展高效阅读项目为契机,组织教师假期读好书活动,举办读书沙龙,丰富教师文化底蕴,拓展眼界。完善图书馆建设,开放图书借阅服务,为教师文化提升提供重要的硬件支撑。

三、专业发展为抓手

1.严抓常规检查。制订常规考核细则,两周检查一次教学常规,从作业布置、设计、批改、讲评四方面规范日常教学行为。按照教学评一致性要求,用心撰写学习目标,设计好学生活动和评价任务,提升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为高效课堂提供保证。

2.完善教研机制。学校班子成员分工包靠教研组,中层管理人员带头参与,全程关注学科组内教学动态,上情下达,协调引导,以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为抓手,充分利用好“半天无课日”等集体教研,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中真实出现的问题,发挥集体智慧,针对性开展教研工作,形成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逐渐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3.健全培训机制。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集体培训与自主研修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教师大培训活动。持续推进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4.提升项目研究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项目研究。

学校鼓励老师们主动开展项目研究,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调研学校、教师和学生关切的重点问题,根据调研情况,匹配发展需求和教师能力,建立了学校项目储备库,由教师自主申请认领。在平时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究,积极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期末时做好结题的相关准备工作,提交成果材料,学校把关审核。学期结束,学校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发展性评价,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使教师专业发展的广度和高度有新的突破。

5.开展“教学比武”活动。教研组每个学期开展课堂展示活动,聚焦课堂,合作打磨全课型教学课例,并进行公开课展示,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形成了主动请教,主动发展的良好学教氛围,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自主发展为特色

1.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截止到2022年底,我校35周岁以下的教师占比达45.6%,教师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我校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跟踪式培养等多种形式,对新教师在备课上课、学生教育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使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越来越多的年轻老师在区级、市级活动中脱颖而出。

2.突出名师引领。加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的培养,把素质好、潜力大、肯钻研的教师确定为名师培养对象,确定教师培养梯队,以老带新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提出发展要求,促进教师均衡发展。我校先后成立陈维娟、金美霞名师工作室,为优秀教师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名师带头示范和辐射影响作用。

3.品牌建设助力教师发展。我校立足海洋特色,不断完善海洋文化校园文化,鼓励老师们将爱好或者擅长的领域与海洋文化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个人专长在课程开发、德育活动中的价值,带动教师群体的发展。例如,崔同安老师作为土生土长的央子人,撒网捕鱼技术水平较高,学校聘请他为织网社团指导老师,助力学校海洋文化建设。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我校海洋文化硕果频传,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多元路径中培养教师,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逐步形成开放自由、共同成长的发展氛围,促成了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平等对话以及合作研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立足教师发展,以针对性、实效性为原则,不断探索更适宜教师发展的路径,促进教师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下一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