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午,杭州师范大学信息学院的暑期实践队走进五常街道文一社区,他们化身小老师带领小朋友们遨游神奇的科学世界,以神奇的科学实验秀为引入,带领孩子们学习《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充实孩子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活动现场,小老师向小朋友们介绍流星是怎么形成的,并带领小朋友们开展流星雨的形成实验,用气球表示地球,加了色素的水表示流星,摩擦过头发的气球带有的静电表示地球磁场,观察带有静电的气球是否吸引小水珠。复杂的科学原理变成有趣的小游戏,大大激发了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要给你们讲科学知识吗?”小朋友们纷纷猜测,“是因为好玩!”“是让我们长大成为科学家!”现场小朋友们积极和小老师互动,小老师也开始耐心解释,“这些原因都对,只有爱科学懂科学以后才能造火箭,造飞船,让祖国变得更好更强大!”。“你们知道余杭区有哪些科技博物馆吗?”小朋友们一听炸开了锅,纷纷举手分享自己打卡科技博物馆经历。随后,小老师表示,博物馆是展示和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可以帮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科学技术。《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就是为了更好地在浙江这片土地上进一步营造崇尚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而出台的。作为科普的重点人群,青少年打卡博物馆,也正是条例中所倡导的。
小老师们还带着小朋友就前期开展的实验秀及宣讲知识开展了一场“科技赋能 科普在浙”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刷牙的最佳时长大约是多少”、“天上飘落的雪花,形状大多是什么样的”,赛题涵盖生活学习、天文地理、社会实践等科学应用性知识,赛题贴近生活实际,小朋友们踊跃回答,常常题目还没有读完,答案就已经脱口而出。小朋友们的优异表现,让志愿者小老师们都不禁为他们举起大拇指。
活动开展过程中,余杭区科学技术协会作为发起和组织方,给予实践队员们大量支持,区科协联系镇街、村社网点做好前期场地准备,并在授课期间用心创新,通过相关激励提升青少年的参与积极性。本次科普志愿活动还将走进继续进余杭区内的乡镇、社区和校园,掀起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潮,提升青少年参与科普学习的积极性,让科普工作全面融入余杭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中。